《林肯律师》的黑色面纱 (original) (raw)
如今,能让观众在电影最后20分钟依然猜不到结尾的剧情片已经不多见了。
因为少,所以才让人更加中意。而凭借同名小说本身极富悬念的黑色情节为蓝本,电影《林肯律师》在宣布开拍的同时也就因此而加重了成功的砝码。
电影围绕着主人公律师Micky展开。这位律师在电影开头便展现了一副与主流无关的架势。没有自己的固定办公室,而是坐在自家林肯车上来办公。乍看之下实在是让人想起那些特不靠谱的皮包公司。就是这样一位不靠谱律师,却在影片开场不久展现出与其他精英同行区别甚大的两项个人专长:一,黑白通吃;二,专为原本不甚清白的道上人士做辩护。凭借着他机灵的脑瓜和不走寻常路的处事方式,使他在律师这个行业里也颇为吃得开。
影片开场,有些唯利是图的Micky便由于听说客户的不凡家底而接了一桩大单子。一位气质高雅的老妇拜托他为自己从事房地产投资产业的儿子辩护。案情似乎也并不复杂,一位妓女控告当事人将自己恶意虐待并且强奸。被告人Louis是一位衣着体面举止不凡的青年才俊,这让Micky有些窃喜这次终于遇到了一位清白人家。但随着案件的深入,Micky却发现一副无辜面孔的Louis对自己陈述案情的过程漏洞百出,这让Micky开始动摇自己最初的观点。而接下来案件更是牵扯出四年前自己接手的另一个单子,Micky由于当时太过相信自己的直觉而导致被告人无辜入狱。同时搭档也在调查当下这一案件的过程中被谋杀。如今,一切的矛头都指向自己的辩护对象Louis,但美国法律却不允许辩护律师作出不利于被告者的辩护,这让Micky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和对自己深深地自责中。怎样顶着内心巨大的压力继续辩护,怎样让自己在这盘棋里成为最终的赢家,Micky似乎已经有所决定......一切似乎正在朝着光明的方向发展,但真正的结局却并未如此简单......
故事一波三折,结局扑朔迷离,主人公亦正亦邪,反派也颇见功力,这一切都让电影《林肯律师》也披上了一层从小说里继承下来的黑色气质的面纱。电影开拍之初制片方曾选定由老戏骨汤米·李·琼斯来执导,不过之后李·琼斯却由于与编剧约翰·罗曼罗在剧本的创作理念上产生分歧而退出了剧组。同样,主角Micky也曾传出圈定由丹尼尔·戴·刘易斯出演,但出于与原著年龄上的差距,最终将这个势必出彩的人物交给了马修麦康纳。但从最初的人选中不难看出,制片人在影片筹备之初也曾想在电影中更突出一些黑色的元素。而影片中一场接着一场的法庭戏和最终的结局也颇让人联想起比利怀德的《控方证人》中精彩绝伦的法庭辩论和结尾的两翻逆转。但是相比较之下,却也暴露了影片中一个软肋。相对于当年黑色经典中法庭辩论里所表现的扣人心弦,本片中的法庭辩论戏却更像是一些接连不断的无聊过场,Micky和Louis两人各有各的强大,让观众从刚开始就只等着看最后Micky是如何赢得官司的,同时显得对方律师也着实成了一个陪太子读书的角色。而结局无论是老妇人的突然性人格转变还是飞车党的天降奇兵,都从里到外透着一股生硬之感。
同样,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Micky的形象让人更多联想起的是那些活跃在黑白时代里更加鲜活生动,黑白转换更加自然讨巧的游走于法律和道德边界的角色们,如《夜长梦多》中亨弗莱鲍嘉的私人侦探等角色。相较之下马修麦康纳的表演也还是自有一番亮点。马修接连出色的演绎出一个角色的几种身份:游走于主流边缘的律师,迷茫与自身道德价值的失败者,胸有成竹的法庭操盘人和富有魅力的前夫。马修的成功转换缺不了原著中角色的生动形象作为铺垫,但也稍有暴露出电影在处理角色各时段情绪转换的生硬,偶尔会让人觉得是不是应该在适当的那个点上点些润滑油才更顺畅一些。
这一切也不由得让人替导演Brad Furman暗自捏了一把汗。像如此成功的小说,若是成功,皆大欢喜,若是失败,恐怕像这样的新人导演的下部电影上映时间就不好说了。
总体而言,《林肯律师》成功吸收了同名小说的精髓所在(小说作者康纳利认为本片还是很成功的),具有黑色气质,剧情跌宕起伏,并且还附赠了马修麦康纳的精湛的演技和个人魅力,确实不失为上半年一部做工精致的剧情片。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