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爱很难 (original) (raw)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电影一开始就是丹麦演员林德哈特摸着自己的话儿,向电话那头介绍:“埃里克,一米80,金发,帅气,阳刚,16.5厘米,未割过。”——尽管后两点直到电影结束都没有得到验证,但“点亮灯光”的尺度暴露无遗。最让人无言的一幕发生在曼哈顿一家豪华酒店,埃里克找到淹没在伏特加和可卡因中的男友保罗。后者哀求他别走,可他叫的男妓已经到了。于是埃里克握着保罗的手,茫然的看着男妓在自己男友身上起伏…

失去尊严的爱就像毒瘾——导演毫不掩饰的表达了他的观点。但没有戒不了的毒,却只有戒不了的爱。在爱和被爱中,爱显然更难。因为它意味着将自己交给另一个人来决定。你快乐所以我快乐,那么你堕落呢?是不是意味着我坠落?叔本华用刺猬比喻人与人的关系,再渴望温暖的刺猬,彼此也会保持适当距离。然而它无法适用于恋爱中的人。事实上,正是那种让各自遍体鳞伤的抱紧,才往往赋予了爱情饮鸩止渴、无法割舍的魔力——就像每个瘾君子都知道毒品的害处,但又无不甘之如饴。这样看来“点亮灯光”的两位主人公其实都不值得同情:他们就像搂在一起跳着绝望之舞的舞伴,用彼此的熟娴和默契去验证一个早已剧透了的结局。

对角色的无法同情并不影响我对导演的敬佩。本片完全根据导演艾拉·萨克斯(片中埃里克)的亲身经历改编,而保罗则是他现实中的前男友比尔·克雷格。两人都是各自领域的名人(艾拉·萨克斯曾6度入围圣丹斯,“蓝色的四十道阴影”获得了最高荣誉评审团大奖;比尔·克雷格是纽约出版界的金童,二十二岁即创办自己的精品出版公司,而且客观的说真人比电影帅 T^T )。拍自己和EX的故事并不是件讨好的事,不但有现实顾虑,而且很容易成为泄愤工具。艾拉·萨克斯在解释片名时说,他想让灯光照亮所有的角落,不留阴影。这股勇气确实体现在电影中:如果说保罗是毒瘾(drug addict),埃里克则是性瘾(sex addict);保罗经常毒瘾失控,埃里克喜欢419和电话做爱;保罗在埃里克电影获奖前不声不响的弃他而去,而埃里克则时常表现出想怎样就怎样的孩子气...可以看到,主人公们都不是完人,都有血有肉,是复杂的个体,他们的感情关系和别人的都不同(这就和前年大热女同电影“孩子们都好”有着根本差异,因为后者的前提就是:同性恋的婚姻本质上和异性恋的没什么不同)。

当然电影的问题也很明显:平铺直叙的结构严重拖慢了节奏,并且造成高潮缺失。事实上如果改变剪辑手法这部电影完全可以变得很跌宕。比如片中埃里克与画画男伊戈尔(该角色是导演现实中的丈夫原型)的两次邂逅,就可以倒带插入,由第一次对话带出保罗进入戒毒所的情节,由第二次对话带出埃里克与保罗分手又复合的背景。这样整个电影在细节上也会精致和吸引许多。

“点亮灯光”是近10年来继“孩子们都好”后第2部获柏林影展泰迪熊奖(同志类最佳影片)的美国电影。这两部影片连同去年的“周末时光”,都揭示了近年同性恋电影的一个新趋势——相对于以托德·海因斯、格雷格·阿拉基为代表的90年代酷儿浪潮而言——就是出柜或性向认同已经不再成为同性恋电影的关注焦点。同性恋,落脚点始终是“恋”;而人与人的感情就像伯格曼说的那样,永远是跨出一步再寻找救赎,充满了无尽的翻覆与变数。

相爱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