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 (original) (raw)
在一个充满复制品的年代,眼耳能及的地方俨然被流水线上层出不穷的工业品所倾卸填满,当然这种消费主义,“大企业制”下的文化,又怎么能放过每个人的消费主机,大脑?电影作为一个泛艺术和商业的媒介,对于90%的消费主机来说,它仅仅是个商品,为了让普通款大脑能轻松地“刷流量”,这个行业不停地,一遍又一遍地,复制着之前的成功样板,新瓶装旧酒,有时候连标签都不待换一换的也有,例如各种泛地区的恐怖翻拍片。当然翻拍片算好了,还有那些不要脸的直接捡人骨头的,这种主要集中在D6区。在一个电影已形成自我工业体系的年代,每个类型电影,几乎都有它的成熟样板,于是精美的复制不再成为评价一部类型片好坏的标准。而类型电影里最难伺候观众的便是喜剧片和恐怖惊悚电影。作为两个深处瓶颈之中的类型,却兼有相对低成本高收益的风险特性,这恐怕是每个有野心的导演跃跃欲试的沼泽。而在一个连“震惊”都显得廉价的年代,如何制造新鲜感,这是一件极其需要“用脑”的事情。
It follows , 这部电影是大卫·罗伯特·米切尔的第二部长片,也是一部极其有野心且用心的作品。作为惊悚片,如果观众要求的是复杂的故事框架和情节设计的话,这部作品恐怕是要让大部分抱着这种期待的人落空。但,问题是,要求一部惊悚片在100分钟内讲一个烧脑的恶心故事,这个需求貌似每年都有几部烧亿级的好莱坞史诗大片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而如果你的要求仅仅是,一个惊悚片能做到100分钟寸尺间都带着饱满的惊炸情绪,这部作品是能在开头前五分钟就将你带入这种氛围内,但前提也许是你有机会在电影院里看这部电影,而不是坐在家里的沙发里或者是趴在电脑面前。因为这两者都会大大把这部片的冶艳气质打折。
故事非常简单,简单到,大概温子仁可以拿他的几部电锯惊魂的DVD合集去砸这部电影。当然,作为21世纪前十年最杰出的恐怖惊悚类型片的导演是有资本去这么做。故事讲的是一个19岁美国妹子Jay和刚来镇里不久的青年约会,在第一次约会里青年的奇怪反应,Jay并没有引以为意。第二次约会,Jay初尝禁果,旋即便被这位古怪青年绑架到一个旧建筑工地里。青年神经兮兮地跟她说着一些奇葩的事情,跟Jay说从此之后会有一些人向你走来,它们会变成各种模样,但是一定要记住,不要让它们触碰到你。镜头里,一个裸身女人一步步向他们走来,青年激动地推着Jay上车,逃离了那个地方。他开车送她到家,把她放在她家门前的马路上,丢下一句“千万不要让它们接触你”的话,便开车跑了。之后的故事就是往少女逃难记和众闺蜜与邻居男青年救援少女的老套路上靠。
而一个本来剧本就显得有些烂尾的故事,更甚是以二愣子青少年为主题,居然被大卫·罗伯特·米切尔拍成“一朵妖冶的雏菊”,可见这位年轻导演的野心所在。(70-80年代风靡的虐杀青少年的恐怖片到了21世纪俨然沦落(明显是题材拍烂到)为DVD手持瞎拍拍地N种鬼影实录的变形记)
希区柯克这个老胖子,作为恐怖惊悚类型片的教主,1940年的蝴蝶梦里,那美妙的精准地背景乐铺排 —— 每个人物出场,都有相应的音乐踩点,情节和人物情绪拓展也借助了这种精于计算观众心理的背景音乐作了延伸和铺排。 到了60年代胖子最出名的惊魂记上,虽然剧本本身的问题是被后人诟病不已,但是那场著名的浴室凶杀戏,里面精准的音乐铺垫,确实能让观者持续惊艳几十年。恐怖惊悚电影大概是电影工业里,除了音乐歌舞片外,和音乐结合最紧密的类型片。史诗片和科幻片可能常常遭遇到被吐槽配乐过度的问题,但是恐怖惊悚电影,或者任何涉足悬疑,或者简言之想“吊观众胃口”的电影,往往皆是被背景乐紧紧包裹起来的精致的“秀逗糖”,让人酸爽。
说回到电影配乐,It follows 这部电影做到了非常的饱满的程度,配乐的基调类似80年代的电子乐,有种倾泻而下的“自我”主观感,但是内核又是一种冷调,配合起电影大部分镜头都是“客观视角”。而这种实验性的做法让人很难不联想到去年那朵妖艳的Under the skins, 同样是用实验音乐,将一个简单的科幻故事演绎到沁人心脾的“冷”。这两位导演皆是懂得不同音乐类型背后所蕴含着的“能量”,而这种能量借由影院的音效设备和大屏幕的视觉效果,让音符从空气共振之间杀向观众的肌肤与心肺。
如果硬要和去年的Under the skins 做横向比较,可能也仅仅是输在故事的构架上。就正如电影手册的评价,它在最后向“简单”低头。(指的是故事的简单化)。而镜头设计方面,去年的Under the skins众多场景用纪实的拍摄手法,将“真实的反应”放进一部科幻片里,让人有种亦幻亦真的脱离感,这种概念本身就已经是科幻最佳的演绎。It follows,在镜头设计方面,也是做的非常的美妙。开头的长镜头,环状的摆渡镜头,镜头运动速度又恰好可以让整部电影情绪刚刚好触到酝酿的点,但又不过于侵略性,没有强加感。而这种镜头在电影里出现过好几次,比如Jay和Greg去学校查那个男生的资料,也是用那么一个长镜头,交代了环境,以及远处慢慢走来的“危险”,两个主要人物正在进行的故事情节片段。而电影中,另外一组从右到左的镜头摆渡也是非常好玩,即Jay出车祸,在医院里最后决定和Greg发生关系。随着镜头,可以看到医院的各个种族,年老年少,生老病死,与最后青年人的荷尔蒙,各种隐喻就这么简单地扔了出来。
故事设定里的不停向主角走来的人形怪物,这种设定好的距离,即远和近之间的距离,也聪明地用部分镜头虚焦,点到为止地交代一些可能随即而来的危险和故事的暗示。比如Jay和Hugh的第一次约会,近景是Jay和Hugh在餐馆里,在远处,镜头虚焦的部分,一个人影的东西在移动,暗示了之后的故事。
这部电影最有趣的地方并不是通过性交把危险传到下个人的身上,当然这明显在暗示艾滋病,和青少年的性滥交的选择上。而是,故事设定里父亲角色的缺失。为什么故事里,Jay反复提到的是“不要跟妈妈说她的事情。没有任何提到她的父亲?”最后一群小伙伴去他们的”初吻圣地”,某个游泳池里进行最后的救援。临开车走的时候,Jay看到他家屋顶上站着一个裸体中年男人。最后走向她的那个在泳池外围要杀死她的男人,和电影尾声里扫过Jay家的场景,他们家的全家福合照,父亲的样子像极了在泳池欲杀她的鬼魂,后者被喜欢她的男闺蜜杀死在泳池里。男闺蜜也成功追到了Jay,两人在暴风雨天里发生关系。这之间的几个交错的关系,细细一想,倒是极有趣与恐怖。
总之,这部电影是足以在今后几年被记住的作品。可能它还说不上是伟大的惊悚电影作品,但是它值得被放到各种榜单上去赞扬,仅仅因为它的用心和反叛,这是这个年代所缺乏的精神。该片导演电影把一个老套的故事,拍出了不同的新意和创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开拓了新的惊悚片视觉体验。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