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再过十年,可能片尾就不需要交代字幕了” (original) (raw)

采访:祖伊、蜉蝣

前一晚去看了《心迷宫》的提前点映,正在查阅影片的短评和导演信息时,祖伊突然走过来问我,明天有个《心迷宫》导演的专访,要去吗?

狂点头。

这绝对是能排入我个人今年院线片前三名的佳作。170万的极低成本,无任何可宣传的点,这个影迷型的导演的首部长篇,就能用极高的叙事能力,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导演聪明又踏实,这样粗糙的影片里,是藏不住的才华迸现。

出发前,祖伊说,排在我们前面的还有三个采访。顿时没了信心。我问:“那轮到我们的时候导演是不是都讲吐了?”。祖伊:“那也得问。”

于是就蹦到了Moma。

有件小事是,我们打算送导演一点小东西,就在库布里克买了一本我俩都很喜欢的书。别人去做采访都是要导演的签名,我俩则是签了自己的名字送过去。那本书是马尔克斯的《迷宫中的将军》。希望他能喜欢。

真正见到导演后,是连续的惊喜。我很怕第一眼看到的是他讲到一脸疲惫,口吐白沫的样子,没想到本人特别帅、声音好听,温和有礼,看到我们来了还主动出去点咖啡。采访中的导演健谈、思路清晰,即使是那些我们犹豫要不要问的问题,他都给出了满意又附加惊喜的回答。

谈及影片,他讲了连共刷三遍的祖伊都没有意识到的细节铺陈,清晰的创作思路,以及清醒的未来规划,都让我们佩服不已。

最后,请猛烈的支持忻钰坤导演的作品。《心迷宫》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

>>>> 多线叙事结构在剧本阶段就定好了

Q:《心迷宫》最吸引人的是结构,这样一个多线交织的拼图式叙事,在剧本创作还是剪辑阶段完成的?
忻钰坤:在剧本阶段就已经写成这样的结构了,剪辑只是按照顺序完成,并没有做太多加工调整,在剧本阶段都已经想明白了。

Q:最后剪辑完成版本和最初剧本有没有出入的地方?
忻钰坤:有一个小的出入。剧本里第一章很明确告诉观众,那天晚上白虎(片中角色)死了,两个年轻人开始逃亡。在逃亡路上,两个开始有一些信任危机,闹了一些小矛盾。这个女孩跑了一次,后来不忍心又回来,发现奖章,再劝男孩回去。开始拍的时候,预算一直没有到位,很着急,这段拍得比较粗糙。剪的时候感觉这段戏挺弱的。如果放进去,会让影片减分。再一点就是太长了,所以改了。

Q:影片线索很复杂,但也能看出其中有不少场景和台词的设置是在帮助观众理解。比如重叠时间不同场景播放猩猩纪录片,还有台词中强调时间。还有其他更多这样的安排吗?
忻钰坤:在剧本阶段,很明确了故事发生在第一天到第五天,每一章节的时序都是第一天到第五天。我特别希望观众能够记住发生了什么,当(观众)知道第一段里每天发生什么,才能和第二段第三段(衔接)。但第一版剪完之后是两个半小时,很多东西淹没了。这是一个取舍。

>>>>我需要观众也参与进来,这很重要

Q:您把故事“重组”时候,会有一个观众理解的问题,要换位思考,您是怎么考虑的?
忻钰坤:我的经验在于,你一开始不用去想的,尤其面对今天的观众,你说观众到底能不能理解,其实每个观众都有自己的理解,你只能保证说大多数人在这样的共有的情感底下是什么样子。所以我在每场梗概完成后,在每个情节点做个图纸一样的东西,说明这场戏情节点是什么,会给观众什么样的气氛。因为全片一定是这样,一定要把片子里面的正反和观众,三个角色带入,这是很重要的。我需要观众也参与进来,这很重要。就像在看希区柯克的时候,到底什么是悬疑。悬疑就是桌子底下的炸弹,我一定要让你知道有这样的东西。我很清楚这场戏一出来观众会说,哎呀,谁谁谁死了,那我知道将来我会在哪一场给你一个答案,告诉你,哦,不是他死了。然后还会在中间再有一些设计的东西,去误导你引导你。再适当做一些留白,让观众往里面填补一些画面,就能完成这样一部作品了。

>>>>开机前三天没有男主角

Q:实际拍摄中,除了资金问题,有没有遇到什么意外困难或惊喜?
忻钰坤:有。最初,村长这角色是从北京找的演员,结果他在来剧组的路上腰间盘突出犯了,没法再演。开机前三天,其实是没有男主角的,母子俩聊天说爸爸怎样怎样,其实脑子里根本没有爸爸的形象。后来才找到霍卫民老师。他来了之后,我又觉得他跟想象中的村长不一样。 后来他做了很多形象调整,还跟我分享生活经验,甚至试着让声音变沙哑。最后一场戏前,他熬了两天夜。父子在棺材前对峙的一场戏,心力交瘁的状态完全表达出来了。所有的人都说,这角色换对了。

Q:故事发生在河南农村,有网友问为什么不用方言,可能会更有原生态的真实感。有想过吗?
忻钰坤:这个片子里没有一个纯正面的角色,描写的是普世的、人性本源的东西,并非刻意在说某个国家,民族或地域。在国外放映,观众也没有理解上的障碍。 如果用方言,可能会让有些观众觉得地域歧视。另外,河南方言本身有很多幽默的地方。影片里面的一些黑色幽默场景是自然发生的,并不是语言幽默或段子。如果用方言,一上来就变成喜剧了,跟我初衷不同了。

>>>>第一段戏剪掉8分钟,加快节奏

Q:您曾提到,为了影片节奏,上映版比之前(《殡棺》)剪掉了约8分钟,具体是哪些?
忻钰坤:第一段表现父子冲突的部分。比如,晚饭那场戏,母子吃饭,儿子一直说父亲的不好。同时父亲在另一个场景吃饭,不断说对儿子怎么好。这样来表现矛盾。这样节奏慢,会让后面逃亡的戏显得有点怪。其实现在的观众从各个层面都有,不可能拍一个戏满足所有人口味。我剪成这样,其实还有人觉得太啰嗦了,也有人说没太看明白。

Q:从棺材的悬案到一个完整故事,可以有很多切入点,为什么选择用父子冲突这个角度?
忻钰坤:《心迷宫》的创作没有我个人经历感受在里面的,是纯粹的创作。我觉得一个棺材换了三家人这个事很有意思,但讲这个故事我就要放在当代乡村背景。根据我的经验和观察,乡村留守的家庭越来越多,会有年轻人和父辈冲突的问题。这样一个大家熟识的背景下,观众看的时候不会出戏,有真实感。

>>>>每个人的心事都有外化象征

Q:有观众对一个地方有不同理解。村长处理完尸体后,和老赵“偶遇”,发现尸体一段。有人理解成真实发生,也有人理解成是村长内心的计划,或做梦。
忻钰坤:这段不是真实发生,是后者。其实前面有对照,村长这个想法和之前王宝山描述的尸体处理方式是一样的。其实还有观众认为结尾白虎烧香,是不是还魂复活了?一些人以为还是正常时序发生的。

Q:其实最后这段是所有故事的起点。
忻钰坤:对。其实能圆起来。这样看下来,其实会让有些观众能提高,觉得有意思。

Q:片中有一处点题,小风母亲对她说一句话。这句台词是开始就设计好的吗?
忻钰坤:最早这个故事叫《心事》。开始想起英文名,好像只能翻译成secret,但又觉得不对,秘密和心事完全不一样。心事是写在脸上的,就像“殡棺”一样,想埋埋不掉。我就想,需要有个不是主角的人来提一下。生活中其实会有这么一个人。

Q:结尾处,黄欢把徽章埋掉,有没预先安排的用意?
忻钰坤:在剧本阶段,徽章起了很大作用。一方面是第一章的主要线索,两个年轻人的情感冲突和选择回来都是因为徽章。另一方面,每个主要角色都有一个心事外化的道具。父子两人是那座棺材, 黄欢是这个徽章,代表一个天大的秘密。 丽琴的心事是那个拐杖,大壮的心事是那个手镯。怎么处理呢?有的人是埋不掉(棺材),大壮只能留着手镯,丽琴把拐杖埋掉,黄欢也选择埋掉。 其实我告诉观众其他人处理的方式,唯独没有交代父子是怎么处理的,留给观众。

>>>>我希望自己像科恩兄弟那样

Q:您在不同场合提过一句话,《心迷宫》是你第一部电影,也可能是最后一部。是说这次拍片机会很难得吗?
忻钰坤:原话大概是在拍摄之初,觉得这是我第一部,也可能是最后一部,如果拍不好可能就再没机会了。并没有我以后不拍电影的意思。我以后还会再拍“这样的电影”。《心迷宫》能被人喜欢,是观众的整体观影品味在多样化。可能再早五年,大家只满足视觉的冲击, 现在大家想看一些不一样的,能打动人的。所以,做一些体量不是太大的,给导演更多发挥空间的影片,是有可能生存下去的。这一切源自于市场的变大,受众的细分。所以,我特别希望自己能像科恩兄弟那样,他们拍的电影永远有自己的风格,不去追求票房冠军(这样的成就),不断给观众惊喜。他们拍片也多不会赔钱。

>>>>想和黄渤合作,他很“生活”

Q:那么,如果资金不是问题了,接下来的作品最想提升哪方面?
忻钰坤:所有方面。《心迷宫》的预算已经低于正常标准线了。设备,后期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提升。在我看来,《心迷宫》各个方面在掉分,是故事在裸奔的一个状态。希望以后故事继续往前跑,别的方面都追上来。演员方面,我也不排斥和明星合作。

Q:有很想合作的演员吗?
忻钰坤:黄渤。我觉得他很“生活”,特别适合我这种“生活流”或现实主义题材的表达,让他看着不会出戏。而且能看出他很用心,对每个角色塑造的那种差异。这很难得。

>>>>会继续做原创,拍“这样的电影”

Q:您既然向观众做成了“承诺”,还会继续拍这样的电影。接下来有没有什么计划,有压力吗?
忻钰坤:压力很大。之前走影展的时候,心态有些浮躁。但现在不一样了,知道自己该是怎样一个姿态。所以我有底气回答观众,我还会拍这样的电影。接下来,我会和FIRST青年影展“并驰计划”的项目合作。他们在资源和资金方面扶持各种类型青年导演,我自己也可以专心创作有自己风格,但又有自己观众的作品。

Q:现在有什么感兴趣的题材吗?
忻钰坤:还是更想做原创的东西,更能有导演自己的骨血和神韵。

Q:还会再玩结构这种手法吗?
忻钰坤:不会了。之所以用结构的方式,是因为它符合我的故事,能把棺材换三家人的故事讲好玩 。后面就会根据不同题材来看。

Q:不是为了结构而结构,而是看什么题材内容适合什么形式?
忻钰坤:对,是这样。

>>>>再过十年,可能片尾不需要交代字幕了

Q:10月16日,《心迷宫》正式上映。不少人感叹不易,制片人任江洲先生曾说“感谢广电”。您经历了从拍摄到大银幕公映的漫长过程,有什么感受?
忻钰坤:制片人说“感谢广电”,我也很认同。《心迷宫》有一些人性的灰色,没有传统意义的正面角色。最后能过审,我也觉得挺意外。 结尾处加一段字幕,我觉得并不影响表达。只有拿到龙标,才能让制片人回本,我觉得这不是很纠结的事情。另外,有很多影展是国家帮推送的,这可能是很多观众不了解的。

Q:观众会有习惯性的猜想。
忻钰坤:对。但其实你会发现,没有那么不尽人意。十年前,可能这个片子过不了审。五年前,可能要重新拍一个结局才能上。到今天,只需要加一行字幕。 可能再过十年,这个字幕是不是就没了呢?

本文发于 不散 ,搜索微信号busan-movie关注吧~

© 本文版权归作者 蜉蝣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