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相昊导演 “两万电影”到“千万电影”修炼法 (original) (raw)

<图片1>

(文/雷米) 告别了名导及低成本电影崭露头角的上半年,终于来到了票房之战最为激烈的韩国影院夏季档。《釜山行》成为了今年韩国影院首部票房超千万人次的电影,也是韩国票房史上第14部、包括外片在内的第18部“千万电影”,并刷新了多项票房纪录。

当我们谈韩影票房的时候,可能会经常听到“千万电影”这一名词。简单解释下,韩国的票房一般按照观影人次统计,人次超千万的电影即为“千万电影”。考虑到韩国人口总数为5062万(2015年基准),“千万电影”也意味着,至少有约五分之一的国民都曾到电影院看过这部电影。

在通稿中被冠以“灾难大片”头衔的《釜山行》,在我看来其实是一部新类型片下的社会批判之作。而“亚洲丧尸片”的新类型,以及电影剧本中裹藏的社会批判信息,这两点使这部电影成为了冲击千万的种子影片。

<图片2>

♦️从动画到真人,“2万”到“千万”

或许之前有关注到延相昊导演的人并不算多,至少在今年戛纳之前。因为他的前作都是动画作品,而中国主流媒体对于动画类型的关注度确实较为欠缺。和上次提到的罗泓轸导演类似,延相昊导演是美术专业出身的。他在中学时代是宫崎骏粉一枚,以后一直默默走在做动画的路上,偶然的机会下终于拍出了自己的第一部真人电影,没想到正是这部电影令他跻身“千万电影”导演行列。

他的代表长篇动画《猪猡之王》入围过戛纳导演双周单元,且获得了金摄影机奖提名。这也是第一部入围的韩国本土动画长片。《猪猡之王》于2011年在韩上映,票房仅为1万9798人次。两年后的另一部动画长片《似而非》票房不过2万2366人次。这两部长片动画都是恐怖惊悚类,所以他拍出一部真人丧尸片其实也完全在意料之中。

那么从2万到千万的跳跃究竟是如何修炼出来的呢?先来了解一下《釜山行》的诞生故事吧。其实比起《釜山行》,先构思出来的是动画电影《首尔站》,也就是《釜山行》的前传。

<图片3>

最初,导演在做动画短片《地狱》的时候,想着从其中还能衍生出什么故事来,就想到了丧尸。而《首尔站》就是这部讲丧尸的片子,本来打算做短片,后来变成长片了。在和《首尔站》电影发行方交流时,有人提出了把《首尔站》拍成真人版的建议。导演觉得,同样的电影做两遍不太好吧,就写了个坐上火车去釜山的丧尸故事梗概给对方看,就这样,《釜山行》诞生了。

至于剧本,延相昊导演和朴柱锡作家一同磨了大概六个月才出来。《釜山行》中流浪汉这一人物是在朴作家建议下加入的,主要是为了和《首尔站》保持关联性。而《釜山行》中饰演感染者的沈恩京也是为《首尔站》女主角配音的人。

之前曾有许多人建议导演拍真人化电影,但他始终坚持做动画,因为觉得还没有遇到合心意的真人片剧本,所以一直在等。而这次通过《釜山行》可以和《首尔站》形成两部联作,并且《釜山行》先于《首尔站》上映,对这部姊妹篇动画的票房肯定也会有积极的引领作用。确实还蛮聪明。

<图片4>

♦️《釜山行》凭什么在韩国这么火?

起初是没想去影院看《釜山行》的,主要因为看不了惊悚恐怖类。但韩国朋友坚持要我陪他去二刷,于是我问,为何非它不可呢?朋友的理由加上个人的观影感受,可以总结出四点。

一、“15禁”丧尸片,但并不算可怕。

看了剧照和预告片之后,因为配乐声效和化装过于给力,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此片过于“惊悚”的错觉,但其实它只是视觉层面上的“恐怖”而已。《釜山行》在韩国拿到的分级和五月份的《哭声》一样,都是“15禁”,也就是说连高中生都可以去看的电影。所以朋友反问道,《哭声》比这个要可怕两百倍,你连《哭声》都看了,怎么就不能看《釜山行》呢?

<图片5>

别忘了,当初不少人看完《哭声》抗议它应该被分到“19禁”。看完后确实觉得,比起《哭声》来《釜山行》是比较轻松和畅快。尽管两部电影涉及的恐怖元素都是较为非现实的,但《哭声》完全是黑色漩涡一般的解答体验,在大部分时间里都让人感到无比压抑;而《釜山行》则是无所畏惧,上演酣畅淋漓的过关斩将,又带来引人思考的灾难后感。

因此,对于那些因为“惊悚”而踌躇的人,以及处于15以上19以下的韩国青少年们,同档期的电影中,比起来国民主旋律的《仁川登陆作战》、《德惠翁主》,《国家代表2》来,毫无疑问《釜山行》会更具吸引力。而我也有理由相信,像自己这样被朋友的口碑拉进了电影院的人大概也不在少数。

<图片6>

二、全新类型的“亚洲丧尸片”。

毋需解释,“亚洲丧尸片”和“无枪纯肉搏”绝对是TOP看点。丧尸片本身便已足够有话题性,延相昊导演说,在京畿道拍摄的时候就有好多围观群众,大家说“哇好像是僵尸片哦”,由此他才发觉,原来丧尸本身真的已经很大众化了呢。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先不说亚洲,在之前的韩国也并未拍出任何一部像模像样的真人丧尸片来,而如今竟然在一位动画导演手中实现了。

所以当韩国朋友说起《釜山行》带来的“亚洲丧尸电影”新类型,不仅带着一种“相见恨晚”的喜悦,还有种“前无古人”,短时期估计也不会有“来者”的魄力和自信。对于丧尸片的一大票拥趸,《釜山行》的诞生无异于一条明亮的闪电。

另外,《釜山行》中与丧尸的对战完全是没有热兵器的纯肉搏。且不只是体力博弈,还需要斗智斗勇。这方面马东锡发挥出了超级出色的战斗力,连孔刘接受采访的时候都说,觉得马东锡特别能打。

<图片7>

看《釜山行》之前,对马东锡的印象是个搞笑又可爱的肌肉大叔。《釜山行》出来后他的人气又增加了不少,“马可爱”、“马宝宝”之类的别名也层出不穷。戛纳展映后马叔一出场,全场马上掌声雷动。虽然私下喜欢孔刘更多一点。但在这部电影中,感觉马叔的压倒性气概抢走了一些孔刘的存在感,至于两人能否撑到最后,就不在此剧透了。

真人手撕僵尸的亮点则是从大田站下车后再次上车,为营救陷入千钧一发的怀孕妻子郑有美、女儿秀安,马东锡、孔刘、崔宇植需要一路作战,从9号向13号车厢移动的过程。可以说在大田站合力与丧尸对抗,成功再次搭上列车后,孔刘和马叔才摒弃偏见,站在了统一战线上。

马叔把手臂拿胶布缠好,摩拳擦掌准备与丧尸大战。饰演棒球队员的小生崔宇植也缠好胳臂握紧了球棒,没有怯场。孔刘发挥出了与基金经理相匹配的智力,根据丧尸们仅听力发达,暗光下视力不好的弱点设计实施向13号车厢移动的计划。还好《釜山行》里的丧尸还挺蠢的,要是和《首尔站》里的一样的话,恐怕斗智斗勇的手撕僵尸戏码也就无法上演了。

<图片8>

三、社会批判意义。

《釜山行》并不是一部单纯讲述丧尸故事的恐怖惊悚片,在丧尸来袭时高铁上的人们如何应对极限的状况,如何求生存,电影对此有着非常现实性的描述,批判道义人性的同时顺带还黑了一把韩国政府。

从首尔出发的时候就已经不对劲了。然而当被感染的丧尸对人类大举进攻之时,列车上新闻中的韩国政府人士为了维护人心安稳,公然谎报“各位国民安全哈密达!”搭乘列车的人们用手机查到的网络视频中却分明是另一番景象,韩国多个城市都已告急。而当列车到达官方声称的“安全且有军人把守”的大田,无辜的乘客们下车,却发现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只好为了求生再次搭上这趟载有丧尸的列车。

比起通过影像展现出的政府,列车上的人们为求生存的反应则让观众们不得不发出“人比丧尸更可怕”的感叹。

如果说作为都市人代表的孔刘的利己心在女儿秀安的反问,以及现实中血肉厮斗中,终于化为了人性之爱的话,那么金义城所代表的阶级便是一个为求生存完全不择手段,甚至不惜加害于人的权力所持者。他在社会上拥有特权,在车厢里也是掌握着最高话语权的乘客,可以扭转乾坤。

金义城剧照

四、高完成度以及动画导演的执导特色。

《釜山行》的票房成绩绝对和它高完成度获得的口碑息息相关。尽管在戛纳,比起大尺度同性作《小姐》和外媒口碑爆棚的《哭声》,《釜山行》的曝光度并不算高,但是作为延相昊的首部真人商业片,《釜山行》已经在韩国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在原剧本中,孔刘的孩子的设定是儿子,导演看了许多试镜一直都没有选到合适的男孩来演。他看过金秀安的作品后,坚持要请她来演,甚至不惜把原来设定好的儿子改成了女儿,搞得制作团队的人直冒冷汗。所幸金秀安这枚演技派小姑娘的表现完全在期待之上,比起《哭声》中的金焕熙,挑战度虽然没那么高,但极富层次的演技的她绝对足以入围韩国优秀童演榜单。

在美术方面,《釜山行》的丧尸特殊化装十分逼真,突出了爆裂的血管和颜色,后期对眼睛的处理看起来也让人竖汗毛。动作方面,开拍前六个月起,丧尸演员们就开始接受特别训练了。《釜山行》的动作指导之前也参与过《哭声》的制作,因此也从《哭声》里借鉴参考了一些处理方法。

<图片10>

另外,延相昊作为动画导演的出身也令《釜山行》的场面颇具看点。韩国朋友抱怨说,不少韩国导演常常执着于中近景固定镜头以及短镜头的使用,十分死板,难以看到让人激动的充满力度的镜头运动。但是延相昊的执导风格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新鲜感。

对片头最为记忆尤深。影片的镜头从韩国特有的交警模型的脸部特写开始,这种交警模型的胳膊是可以不断机械挥动的,某种程度上似乎也呼应了丧尸们的动作风格,很有意思。起始是一位中年男司机通过消毒站,对工作人员发牢骚。然后在继续开车的路上,撞死了一只鹿。司机大叔下车察看,发现是只鹿就骂了几声回去开走了车。然后镜头摇到了这只鹿的尸体上,它抽搐着扭转肢体和脑袋,眼睛变色,化身丧尸鹿重新站了起来。

紧接着,银幕上出现了“釜山行”的片名。

<图片12>

♦️为何说《釜山行》并不是典型“千万电影”?

尽管《釜山行》刷新了一连串票房纪录,仅用19天就跻身“千万电影”行列,成为今年韩国的首部千万之作,但纵观韩国的“千万电影”list不难发现,《釜山行》和之前那些“千万电影”还是有着明显区别的,可以说它打破了忠武路已经定型的“千万电影”法则。

首先,《釜山行》中并无英雄。

在既有的“千万电影”中,总是能看到以一个英雄角色为中心的剧情设定。比如《鸣梁海战》中的海军大将李舜臣,《国际市场》中家庭的灵魂人物德秀,《老手》中的刑警道哲等,都属此类。但是《釜山行》中的这些人,比起英雄来,更接近于一般人。

孔刘的“石宇”是一位事业成功,但对家庭不上心的典型年轻都市父亲。一开始是一个怀着利己想法的人物,随着剧情的展开,不断受到冲击的他内心也发生了改变。马东锡的“尚华”一看就是一个对妻子言听计从的男人,怀着既有的偏见对孔刘不断冷嘲热讽。崔宇植的“英国”是个年轻棒球手,起初连面对心爱女生的勇气都没有,藏起感情只献给对方一张扑克脸。

这样三个过关斩将对战丧尸的男性,我们很难将其中的任何一位定义为“英雄”。导演在这出激动人心的戏码上演之前,已经呈现出了这三个人本身具有的弱点。并且从结局来看,创作者也并没有任何将男性塑造为英雄的倾向。这与典型的“千万电影”有着分明的差异。

马东锡剧照

其次,无爱国营销,反批判韩国政府。

所谓爱国营销,其实就是主旋律色彩的电影以观众们的爱国心作为营销重点。这个在中国能否行得通暂且不说,至少韩国人愿意去为爱国题材买单。尽管并非所有“千万电影”都用了爱国营销这一招,但大部分都具有掀起爱国热潮的话题性。

“千万电影”中票房首位的《鸣梁海战》就完全是一部主旋律历史片,讲述朝鲜名将率领海军抵抗倭寇的故事。电影受到了政界的普遍支持,连总统朴槿惠都去看了,作为韩国人要是说自己没看过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呢;而亚军《国际市场》则是由小人物映射出了时代变幻,将韩国近代史展现在了大银幕上。黄政民和吴达洙去西德挖煤之前要面试要搞签证,差点失利的他和朋友突然唱起了国歌,于是就鬼使神差地给了pass。再看看《太极旗飘扬》的朝鲜半岛战争、《暗杀》的日据时代故事、《辩护人》以前总统卢武铉为原型、《实尾岛》的南北韩问题等也都具备了掀起爱国心热潮的全民话题性。

而这部《釜山行》呢,从头至尾看不到任何韩国式爱国主旋律线索。政府反而成为了被批判和讽刺的对象。《釜山行》主要是靠从戛纳和韩国观众处获得的口碑来传播的。当然,“亚洲丧尸片”这个title也是吸引人走进影院的一大要因。

<图片15>

最后一点,《釜山行》的大规模破格试映活动,这也是令它在韩国电影界遭受非议的一点。

一般来说,韩国电影在正式上映之前会举行媒体发行试映会和VIP试映会,有的电影也会举行一到两次的售票试映会。总的来说,通过试映会累计到的票房都不会高于5万人次。韩国票房史最高纪录的创造者《鸣梁海战》累计票房1761万人次,在正式上映前通过试映会累计观影人次仅为2万2500人次而已。然而《釜山行》则完全打破了试映会的传统规则。

《釜山行》定于7月20日上映,在12日举办了媒体发行试映会,紧接着从15日到17日举行了多场大规模售票试映。而结果就是,在电影正式上映前,便累计了56万人次的票房,确实是史无前例。但是对《釜山行》来说,累计却不仅仅是票房,更重要的是口碑。

原定于7月第三周上映的电影,有些完全是为了避开《釜山行》上映的票房竞争,没想到发行公司搞了这么大规模的试映会,抢走了票房和热度,使得关于《釜山行》的话题在上映前就开始四处流传,第三周上映的影片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比起同样在第四周上映的竞争作品,《釜山行》也已经抢占了先机。

<图片16>

延相昊从独立动画导演到“千万导演”的成功也让人们开始期待他的下一部电影,他会继续做动画呢,还是乘胜追击继续做类型片?其实他的下一部电影已经定了,真人片《念力》讲述一名偶然获得超能力(念力)的男人努力营救陷入意外事件的女儿的故事,将仍旧合作为《首尔站》配音的沈恩京和柳承龙两位演员。

《釜山行》的所谓前传,平行世界的姊妹篇——动画电影《首尔站》于8月18日在韩国上映。《釜山行》中的丧尸比较蠢,只有听力发达、不会开门、无法准确识别攻击对象,而《首尔站》中的丧尸们可要聪明些了。看完《釜山行》的各位,如果想了解片中的丧尸病毒是如何开始传播的,沈恩京饰演的那个姑娘是如何被感染的,开车前一天在首尔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么也可以考虑看看这部《首尔站》。

(PS:感谢所有能看到最后的人……我知道我写太长了orz……)

<图片17>

PS:严禁未授权转载。

© 本文版权归作者 看守煙霧的人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