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雅克•贝汉这次导演的《地球四季》这么不好看? (original) (raw)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不好看的意思不是难看,就是不好看,就像鸡肋一样,不看好像可惜,去看了又失望。

一开始在微信电影票里面买票的时候看到《地球四季》的评分才7.9我是不相信的。我觉得可能是微信里面的评分品位不够,因为像雅克贝汉的纪录片,冲着镜头也至少应该8分以上啊!

但是看完电影之后我感觉7.9分,估计还是因为雅克贝汉的过往名气和好评积累,所以习惯性地给了高分。

也就是说,这部电影7.9分的话仍然是给高了。后来忍不住上豆瓣一查,原来7.5。觉得这个分数更正常一点。

这部电影的评分就应该在7.0-7.5之间,如果是别人导的,可能就是7.0, 7.1了,7.5分是因为导演的声望或者大家对导演的好印象。

雅克•贝汉当然无需多的介绍,代表作都在9分以上,稳稳的高水平。单说他的纪录片《海洋》和《迁徙的鸟》,只要喜欢看纪录片的人估计都会看这两部,只要看过的人必然都被他的高水准的美好而震惊难忘。

但《地球四季》的评分反差确实太大了。和我在观影时的感受一样,这一部纪录片是雅克•贝汉的败笔。

这并不是说这部电影难看,而是对于雅克•贝汉这样的大师来说,这部电影确实太平淡太不好看了。

原因并不复杂:

1.要表达的主题杂多混乱,且每一个主题都没有表达好。我想大部分人都是抱着去看《鸟的迁徙》、《海洋》以及《微观世界》那种大自然的优美、狂野、生命的神奇这样一些期待过去的。但这次电影试图表现的主题和风格太多,尤其是环保和生态、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之类,由于电影的时间有限,因此每个主题就像旁白的那几句话语一样匆匆而过,太苍白无力了。这种混乱在前半部分还不那么明显,从下半部分加入环保主题之后就完全失控、每一主题都开始匆忙并因此让人不可忍受了。

2.以往镜头的精美和表现力的水准在这次电影中并没有表现,更别提更进一步了。电影除了开头的一些镜头偶有精彩之外,其他镜头的水准甚至比以往更粗陋。甚至想找几张足够好的图片做插图都找不到,然而按照原先的期待难道不是随便截一幅图都能做海报吗!

3. 试图以优美、清新的镜头去表现宏大主题。优美清新的镜头是雅克•贝汉的优势,但在表现自然的进化、人类的发展、自然与人类关系变化、生态与环保等主题上,这样的风格是根本不够、不合适,甚至是滑稽的。因为生态、环保这类问题并不是感性问题,而是利益问题、理性问题,也就是说,人类绝不会因为自然界的美或者动物的珍稀就去保护自然,再美再动人的自然物给人的审美,也比不上人类对野味、皮草的追求。保护自然必然建基于人类对自身利益的理性思考之上。归根到底这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历史。

如果要讲述环保,电影所能做的是从感性和直观上对观众造成冲击,让人明白后果的严重性。显然,《地球四季》没能做到这一点。所以在观影的时候感受到旁白那强烈而苍白的说教。(别提配音了,男女配音分分钟让人深感无奈无力,为什么这样的纪录片要用那种一板一眼的主旋律似的男音和沧桑得好像看破红尘的那种女音.....)

如果只是单纯的生态环保主题,影片就不需要讲自然的历史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史。但《地球四季》很不幸讲述了宏大的主题。但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却太过仓促,而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太过片面。因此,人类对自然的压制性和剥夺性的影响,电影只能以旁白的方式表现。但作为电影艺术,这样的方式是不能打动人也不能令人满意的,因为从直观上观众不能感受到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剥夺。而旁白片面强调人对自然的压制显然与常识不符合,因为电影忽略了自然对人类的压制一面,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简化为单方面的剥夺。

人与自然关系主题的表达,甚至还不如《奇幻森林》当中以“火”(red flower)的隐喻来得有意味:人从自然中出发,在自然中觉醒,成为自然的主人并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个无名之辈可以随便拍拍像《地球四季》这样的电影,但作为大师应该更加慎重。

不能精进也无法创新、或试图进行新的尝试却未能达到预期值的时候,大师的思想或艺术生命实际上就结束了。

思想和艺术也有其规律。一个人只要活得足够长,他的思想就不能永远犀利,他的创造就不可能永远闪烁火花,除非英年早逝,因此保持其在最鼎盛时的鲜活与力量。

思想和艺术的规律,和生命一样,有生就有死,有鲜活就有寂灭。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TEwODIyNg==&mid=2650262698&idx=1&sn=e9de4d1352bd356deb1b0433002b8fd1&chksm=88470147bf3088510f1cf302f440034aace1b031559464176c9603c7edef87e2f995ae8bf72c#rd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林风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