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愉快” (original) (raw)

不能算是乐评,只是非常私人的听后感而已。

活着时忘掉的许多事,很高兴在那一刻还能又记起,当电话里 了了告诉我,人石在老家 病逝的消息,这样的时刻 泛一颗泪光,对抢先者 是否 是一种补偿

现实花园每天都在劈杈,然而最美的花是不存在的啊,同追梦人们挤在厮杀长镜,尘土和泥浆你觉得哪个更糟呐,凯你没有厌倦 只是想想,结束游戏 不如结束自己吧

过去的两个礼拜 酷暑和寒冬,在章亚晖胸口 轮流抽疯,为什么有些家伙让人倍感留恋,是在他们路到尽头的瞬间

虽然相见迟早会说再见,而妈妈我认识你 才第十七年,昨天再烂也过去 小孔不介意,未来像迷 在描述未来的歌中孕育,世界简直 不算可爱 宝贝,但还是那样开心 你也要来,有过你的滋味真的 感觉不错,除了你的笑 没能看够

很抱歉从前对你讲的那些话 沈卓,现在你如愿 融化在蓝天,我曾想过 回过去看一看,凭记忆还给你 九三年的甜蜜,无论如何 再抱一个吧,想干空气 干当时的你

好多就此别过的人和名,爆炸在曾同行的长短程,写一首歌 歌词有晚霞与红蜻蜓,也许能留给王丽芙和其明,叫这风平浪静的旋律陪伴他们,通向这趟旅行的 最后一扇门

这是寸铁乐队《旅途愉快》的歌词,是主唱写给他去世的朋友们的,对他们遥遥致意:“旅途愉快”。带着所有的想念和遗憾。

寸铁是腰的两位核心成员在2017年重组的乐队。2020年出了《近人可读》这张专,我看口碑没以前好。真让人难过。大声喊出的愤怒一定比温柔、悼念、自省更加有力吗。我只能说我太久太久没有今天听到《旅途愉快》时这样的感受了。

我先从头到尾听了一遍专辑(与此同时在断断续续地复习经济社会学),这首没有怎么看歌词,只是觉得很好听,氛围好温柔平静。循环了几遍。然后看评论,有人提到了歌词的背景,就去看歌词,看着看着听着听着眼泪就流下来。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周围的现实在剥落。你接触到某种最真实最重要的东西。你意识到,可能那种最真实最重要的东西并非在此岸,在你日常的那些盘算和在乎里。它们可能很遥远,只有当你意识到它们存在的时候,才忽然到了你眼前。我想的是,这些最真实最重要的东西,是当它们为人所意识到的时候才存在的。哪怕它们实际上已经逝去。

我想的是,除了个人的悲欢,我们赐予彼此的悲欢以外,还有什么是真实和重要的。我们不过是一条条的生命,活着,然后为彼此赋予意义。我在想,当一个人离开的时候他从我身体里灵魂里带走了什么,带走了我的一部分吧。当他在这个世界上依然存在,那一部分也就遥遥地存在。可是如果他走了呢,他们走了呢。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失去,或者说生死,永远是最根本的命题。而寸铁这首歌只是以最朴素的方式将它带回到我们眼前。也只有意识到失去一个人,以最极端的方式失去他/她,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我们才可能明白这个人对于我们的意义。

这首歌即是展示了这一过程吧——“为什么有些家伙让人倍感留恋,是在他们路到尽头的瞬间”。我失去了你,未曾料想地失去了你。然后我才明白你对于我的意义。事实上在真正失去的那一刻以前我们怎么会明白。

可是这种明白,在他/她逝去以后依然会产生意义,甚至更多的意义。我们留恋不已,我们遥遥致意:“旅途愉快”。他们会在另一个国度听到我们的致意。我们就是他们曾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痕迹啊。他们将在我们的想念中,在这个世界以另一种方式存活。就像……融化在蓝天里,我们抬头看天的时候,就是彼此凝视。

我没有办法复习经济社会学了,写着写着眼泪又流出来。本意是通过书写处理掉自己的情绪,可是……我到底为什么要处理它们呢。这难道不是我长久以来最珍贵的时刻之一,我好像……进入了歌词里面,随着旋律、随着主唱的低吟看见了他的朋友……他们就在他们自己的生命里,他们和主唱、继而又通过主唱和我发生了联结,我们对视、微笑,然后挥手道别。

他们的整个生命被完好地保存在了这首歌里,保存在此世这件无形的艺术品。

……我突然想到上次听戴爷讲课,她说她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瞬间,是在一个火车站等车的时候,低头看书的间隙抬头,看到面前屏幕上滚动着小字,定睛才发现是寻人启事。一条一条、密密麻麻,她看了很久,没有重复。(说到这里,又想到小河有首歌就叫《寻人启事》,即是反复吟唱一条条寻人启事。当时听到时我有和戴爷类似的震撼。)

这一条条寻人启事,标示着当事人生命的迷失,在亲人来说则是对当事人的失去;对二者来说都是对彼此的失去。可能死亡(包括人口贩卖所造成的社会性死亡)最可怖之处便是与曾经置身的世界断了联系,而这个世界里面有那么多纷繁复杂的关系、不可斩断的情愫。寻人启示至少还说明,没有被忘却——可是这也是最可痛的。

……又想到《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不可再展开了。

总而言之,这首歌好像修通了我的某一部分,与此同时,可能让我重新开始反思文学和艺术的意义所在——因为…当我听到这首歌并为之流泪的时候,我正坐在教室中央,面前摊开着经济社会学的讲义。所以好像那个时候我经历了某种脱嵌,心甘情愿的脱嵌。同时这种感动和我去阅读一篇非虚构的稿件又是不一样的,怎么说呢……可能是因为是当事人自己的创作。对自身经验的直接表达、艺术性转换,这是哪怕口述史也无法替代的。我开始想,好像文学和艺术里面的这种东西(作者自己的东西)永远是最打动我的。而我对作品的分析好像也永远只能从我的个人情感出发,也只有作品与我发生共振时,它才能带给我真正的审美体验。

我愈发觉得,我存活的意义来源,即是不断地与他者(包括他人、作品、甚至包括一草一木)发生如此的共振。那些智识上的成长、进步,眼界的开拓,不过是对我自身的丰富,使我能够更多地理解他者而已。而远非我所追求的本身。

越说越远了……最后,“无论如何 再抱一下吧”,趁我们还能拥抱彼此,我们还有机会拥抱彼此。除此以外,还有什么是更重要的。

2021/6/15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