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李泰祥祈福!歌及生命的大师。 (original) (raw)

为李泰祥祈福!歌及生命的大师。

文/辛佑齊

依然清晰的记得,一张照片,饱受病魔折磨的他,在引吭高歌。他说过一句话:“『歌』包括的是對生命謳歌,把生命的靈性表達出來。”

『歌』及『生命』。

某同学打来电话说,你的偶像先生病了。我想说,偶像不足以描绘他在我心中的感受,他是我心里那根最深情的音符;高山般深情的男人、音乐的情人,他就是李泰祥。大师病了已二十二年。大师说,他是与时间对峙的人。每回在寥寥的新闻中寻到他,一年比一年苍老,然而眼睛里透出的光芒,让我感到他的心依然盛年,就像他的作品一样,永远无法被超越,高远却动人心弦,典雅不失迷人韵味。

静静聆听李泰祥的作品,从不愿被打扰,沉浸在时时给养我们无穷的美感中,悠扬美丽的旋律,台湾新诗谱成的词。。。当你的目光惊艳地掠过那些诗歌名,不经意中会发现专辑名都起的如此奢侈的诗意,最美的遗憾、美丽的哀愁、与海拔河的人、那些 天地人、你是我所有的回忆,这种对美近乎神圣的追求,无法不让我从心里起动容。李泰祥对美的细节追求,可以从他的性格和秉承的艺术习性、风格中追溯,齐豫曾说过:“他浪漫唯美,在生活上很任性,他是永远相信阳光的,他的作品不灰暗,他很讨厌无病呻吟,很讨厌男生唱歌哼哼叽叽,我们女生唱歌他都希望你唱出一种阳光的感觉,比较光明,比较华丽,有点像歌剧那样的。”

他浪漫的极致,爱上了美国导师的妻子;他音乐的绽放,透过齐豫、唐晓诗、许景淳等女弟子独特的有臻于别人的声音作为乐器,呈现给大众,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齐豫,华语音乐中公认的最具标识的“天籁之音”。

李泰祥,杰出音乐家,古典主义者,在实验音乐这一生的路途上,注定曲高和寡;为让大气之质、古典之性,原住民之血液呈现给大众,另辟一条道路,孤独但不寂寞。开始之初,古典界认为他流行,流行圈感觉他古典,他坚持走了下去。我们如此幸运的收获到他持之以恒后的果实,每每感动之际,脑海中不住的想象李泰祥在《橄榄树》写好后八年,遇到齐豫时惊喜欢悦的神情,遇到能完美表达自己音乐理念的声音,八年,漫长的等待。

李泰祥三十年前提出了“大众音乐”的理念,(注:不是“流行音乐”),何谓古典“大众音乐”,简而言之:古典音乐通俗化。如何理解“古典音乐通俗化”呢?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先听《乡间的小路》,再听《橄榄树》,这两首的录制时间不超过四个月,为什么像两个人唱的?《乡间的小路》完完全全是当时齐豫最初纯的声音,而《橄榄树》的声音为何与三个多月前如此不同,因为她遇到了李泰祥,于是造就了华语音乐史上经典天籁,“大众音乐”的力量,以高起点的音乐理念、人文精神、浑然天成的创作再配上经过李泰祥指导后的齐豫的声音。李泰祥、三毛、齐豫橄成就了橄榄树。一首橄榄树让许许多多人,人生第一次领略了天籁之音,纯真美好的音乐时代里所有好声音的代表。

我们这拨听着台湾流行音乐长大的人,得感谢台湾校园民歌运动。唱出自己的歌,表示自己的存在,正因为有这样的开创精神的激励与沉淀,才有之后的黄金时代。李泰祥则是校园民歌运动的佼佼者,他的加入博大了民歌的精神,不再仅是谧致的小调,昂扬的中华之歌,还可以有超凡脱俗的乐诗!唯美的弦乐!

在黄耀明和张国荣合作的《这么近,那么远》中,张国荣有一句独白:“李泰祥的新唱片,你买咗未?”美是共通的,两位不凡的人之间架起一座音乐桥梁,就像当年李泰祥在大众与古典之间架起桥梁一样,通俗和古典没有界限,人文的精神可以融化可以流淌,只要有音乐的勇气。

引荐我最爱的《菊叹》,歌(诗)中最后一句词 :“寒冬过了就是春天 我用一生来等你的展颜”。

《云在头上飞》专辑文案中写到:“活着就要这般纯真赤裸裸”!

— 为了心中的永远的橄榄树。

祝福李泰祥老师!为您祈福。

写于二零一一年五月十五日凌晨 辛佑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