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往热河的黑色信封 (original) (raw)
风格上来说越来越精致,但匠气也越来越重,没有了从前《被禁忌的游戏》,《梵高先生》那种编配简易却可以在前奏响起就能锁住耳朵的感觉。记得当初听《春末的南方城市》,“这个下雨的清晨”刚唱出来,就知道这是一首一定要听完的歌。这一种感觉,可以说是《1701》最为欠缺的,如果不是盯着歌词,我真的找不到要把哪首歌完整听完的理由。有人说逼哥之前的风格形容起来要有一个字“糙”,而其实这个“糙”却不能说是不够用心,而是一种璞玉之美。这种感觉最后出现是在《山阴路的夏天》……
有人说是“李志一直在尝试更牛,而我们这些不能接受新歌的傻逼一直不肯改变”。逼哥的歌迷大概都知道近年来他一直在尝试着让自己的作品呈现方式更加的多元化,从现场就能够体会的到,这一张《1701》更是登峰造极,但是这是否意味着丰富即优秀?不喜欢新歌的原因从来就不是什么“李志结婚了变为社会主义下的软蛋中年男人”,“只喜欢爆粗的口灿生殖器的歌词”此种荒诞的理由。虽然已经流俗到极点,但是你能说“呼啸而过的青春”“我们生来就是孤独”这些歌词写的不好吗?就算是那首带着器官的“你拥有我的不只是杰宝”,不也有“我愿意为你死去反正活着也没意义”?如果要比尝试,所谓实验性,可《工体东路没有人》难道不比《勾三搭四》好听的多?
所以,重点从来就不是那些互相批驳的人们所扣的巨帽理由,而是不够好听,或者说无法动人。至少作为一首优秀的歌,歌词与旋律要有自然的结合态去击中听者的心吧?如果仅仅是丰富,那么我可以去听后摇,即使是已经日益模式僵硬化的后摇,也要在框架之内有动人的情绪起飞或沉海的爆点,而这张《1701》除了部分歌词尚可,即使称得上是专辑内相对好听的歌,又真的能做到带来独一无二媲美从前作品的听感吗?
如果要说最喜欢的一首,那一定是《大象》。编曲像极了Pink Floyd(这未必是坏事),“啤酒不该是眼泪”,”声音不该是美好“,歌词至少延续了从前他的一些思考,而且带着一个歌者从愤世嫉俗到内敛却更深邃的转变。而其他的曲目,比如《定西》,你们有没有听到些很熟悉的在别人那听到过的东西?最诧异的就是居然结尾还用渐弱处理。每首歌都有所谓编曲上的突破,但效果呢?至于《热河》,好像只是山阴路换到了热河路吧。
最后想说,无论你是对逼哥作品永远力挺的死忠,还是会因为感受不同产生质疑的人,这都不能决定你的逼格是高是低。我在人生最为黑暗的时刻是每天循环他的歌渡过的,时间不长不短,现在也常常会在喝醉的时候吼一句“谁的爹死了”,但面对一些分歧,求同存异才是我的观点。
而其实我们最终想在歌里寻找的,无非就是一见如故的感觉罢了,是旋律,是歌词,或者是破锣嗓子。而且从来不是如李志的故,而是存乎自心的陌生旧念。
© 本文版权归作者 א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