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祥、李格弟与《告别》 (original) (raw)
我醉了 我的爱人
在你灯火辉煌的眼里
多想啊 就这样沉沉地睡去
泪流到梦里 醒了不再想起
在曾经同向的航行后
你的归你 我的归我
请听我说 请靠着我
请不要畏惧此刻的沉默
再看一眼 一眼就要老了
再笑一笑 一笑就走了
在曾经同向的航行后
各自寂寞
原来的归原来 往后的归往后
各自曲折 各自寂寞
原来的归原来 往后的归往后
(曲:李泰祥,词:李格弟,演唱:李泰祥/唐晓诗)
1984年,也就是我出生的那年,在对岸的台湾,一个我很喜欢的音乐家李泰祥,在为他的女弟子唐晓诗制作新专辑的时候,想将自己十几年前的旧作《不要告别》重新诠释。此时的李泰祥已是台湾音乐界的泰斗,写出过《橄榄树》这样伟大的作品。那首由三毛填词的《不要告别》早已家喻户晓,是他非常看重的作品,但仍然不满意。
“憋了十年的遗憾”想重写,却因歌词版权问题无法解决只能拿掉。李泰祥决定在保有原有旋律的情况下重新填词,这样就可以绕开版权问题,视作一首新歌。最终他找来一位从没填过词的的年轻女性黄庆绮,这位黄小姐时年28岁,在那一年刚刚自费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备忘录》,她写诗的笔名叫“夏宇”(巧合的是,夏宇也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之一)。为了填词,她取了另一个笔名叫“李格弟”,从此,李格弟成了她填词生涯的开始。李格弟只花一个下午就把新词填好,却因没有经验,所填的歌词与曲不符无法唱,于是李泰祥索性为这首错填的词另谱新曲,才有了后来的《告别》。
《告别》曲子灵感来源于圣诗庄严、平和的节拍,编曲采用室内乐加类似歌剧形式的二重唱,结合了古典与流行、民歌的元素,皆源李泰祥古典音乐出身的背景。那么美的音乐,歌词却是在讲述一段感情的结束。前两段分别以女声与男声的独唱诉说告别的不舍,最后部分则以二重唱的形式递进、加深这种情感,由此构成一首歌、一个故事的诠释。
歌曲先后用了三次“在曾经同向的航行后”,每一次都是情感的递进和情绪的释怀。第一次讲告别前的不舍,借酒消愁,独自泪流,希望时间定格,内向而自我消解的情绪发泄。“在曾经同向的航行后”以“你的归你/我的归我”来述说分开后各自的归属,多少有些消极。
第二次以“请不要畏惧此刻的承诺”与“再看一眼/一眼就要老了/再笑一笑/一笑就走了”来诠释情感的释然,不再流泪,而是不畏惧此刻的承诺,积极、坦然的面对彼此,面对过往,把握最后的分分秒秒。多么美好啊!这次“在曾经同向的航行后”加上了“各自寂寞”,寂寞在告别后在所难免,以“原来的归原来/往后的归往后”替代了第一段的“你的归你/我的归我”,情感终归恢复平静,各自归附各自的生活轨迹,原来的情感已释怀为往事。
最后一次用“在曾经同向的航行后”,在“各自寂寞”前加上“各自曲折”,除了情感的递进,也含有道家那种曾经沧海后的淡然,往事已化为美好的记忆,寂寞却在所难免,这也是生活的真谛。不是吗?我们的人生就像航行在汪洋中的小船,其间会遇到喜欢的人,同向航行,也许永远,也许只是一瞬。离别或许是遗憾的,曾经的同向航行却无比美好。就像李泰祥说的:“遗憾是最重要的,比幸福还无法忘怀,与完美总差那么一点。”
在歌里,听到的不只是动听的旋律,还是一个故事,一首诗,一份情感,一种人生。
伊西多拉
写于2016年5月16日晚
注:1.文中歌曲背景一段参考了网络报道与马世芳《告别,不要告别》一文。
2.文中提及的版本是李泰祥与唐晓诗合唱的最初版本,因版权问题在公众号无法引用,网易云音乐有此版本可听。
喜欢我的文章可以搜索“树上的生活”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