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original) (raw)
内容简介 本书萃取20世纪西方艺术批评文献之精华40篇,共计76万字,其中近一半为新译,涵盖罗杰·弗莱、克莱门特·格林伯格、迈克尔·弗雷德、T.J.克拉克、罗莎琳·克劳斯、本雅明·布赫洛、哈尔·福斯特、伊夫-阿兰·博瓦、格罗伊斯等重要批评家的名篇佳作,包罗形式分析、图像学、艺术社会史、西方马克思主义、新前卫理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等主要批评方法。选集以各个时期的典范之作呈现20世纪艺术批评发展的脉络,同时也凝练艺术批评的基本范畴,反思艺术批评写作的基本理据,为深入认识艺术批评的方方面面提供参照。从批评的典范,到批评的理论,本选集涵摄内容宽广,进阶层级有序,体现了编辑体例上的创新。既适合一般艺术爱好者收藏翻阅,也适合艺术批评、艺术理论、艺术史的专业学习者用来作为参考书。一书在手,可总览20世纪西方艺术批评的“地形”概貌。 目录 20世纪西方艺术批评文选 前言 上编 批评的典范 一、开端 罗杰·弗莱:《后印象派画家》 纪尧姆·阿波利奈尔:《美学沉思录——论立体派画家》 阿尔弗雷德·巴尔:《立体派与抽象艺术》 瓦尔特·本雅明:《技术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迈耶·夏皮罗:《抽象艺术的性质》 二、激变(上) 哈洛德·罗森伯格:《美国行动画家群体》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现代主义绘画》 迈克尔·弗雷德:《艺术与物性》 露西·利帕德、约翰·钱德勒:《艺术的去物质化》 列奥·施坦伯格:《另类准则》 三、激变(下) 让-克劳德·莱贲茨津:《星》 罗莎琳·克劳斯:《双重否定:雕塑的新语构》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作品语用学初评:丹尼尔•布伦》 本雅明·布赫洛:《1962-1969年的概念艺术:从管理美学到体制批评》 希尔顿·克莱默:《后现代:1980年代的艺术与文化》 四、近况 达夫·希基:《潜入神龙:论表达美的世俗话语》 道格拉斯·克林普:《在博物馆的废墟上》 哈尔·福斯特:《实在的回归》 让·克莱尔:《当代艺术家的责任》 尼古拉斯·伯瑞奥德:《关系美学》 下编 批评的理论 一、范畴 格林伯格:《前卫与庸俗》 霍克海默、阿多诺:《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 彼得·比格尔:《先锋派对艺术自律的否定》 本雅明·布赫洛:《第二次的原色:新前卫的范式重复》 阿瑟·丹托:《现代、后现代与当代》 二、方法(上) 雅克·拉康:《图画是什么?》 迈克尔·弗雷德:《现代主义与形式批评》 阿兰·博瓦:《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 本雅明·布赫洛:《艺术的社会史》 哈尔·福斯特:《现代主义中的精神分析及其方法》 三、方法(下) 格丽塞尔达·波洛克:《分殊:女性主义对抗正典》 罗莎琳·克劳斯:《后结构主义与解构》 克雷格·欧文斯:《他者的话语:女性主义者与后现代主义》 詹姆斯·克利福德:《散居族裔》 哈尔·福斯特:《作为民族志学者的艺术家》 四、反思 T.J.克拉克:《格林伯格的艺术理论》 玛丽·凯利:《重审现代主义批评》 朗西埃:《文本中的绘画》 伊夫-阿兰·博瓦:《反对要挟》 鲍里斯·格罗伊斯:《批评的反思》 附录:作者简介 编后记 编者简介 沈语冰,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世界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西方当代艺术理论文献翻译与研究”首席专家。兼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3版)《艺术学理论卷》艺术批评分支主编,《艺术史与艺术哲学集刊》主编,“凤凰文库-艺术理论研究系列”执行主编。著有《20世纪艺术批评》《图像与意义》等,其中《20世纪艺术批评》获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独立或合作译有《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等12部,其中《现代生活的画像:马奈及其追随者艺术中的巴黎》获AAC第八届“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年度艺术类出版物最终提名奖。因“长期致力于系统翻译介绍西方现当代艺术理论,为中国艺术研究做出重大贡献,丰富了中文世界的学术视野”,获第二届当代艺术思想论坛艺术理论奖。 张晓剑,于浙江大学取得文学学士(汉语言文学)、哲学硕士(美学)、哲学博士(美学),现为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西方现当代艺术批评和艺术理论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西方当代艺术理论文献翻译与研究”;合作译著有《艺术与物性》《杜尚之后的康德》,独立译著有《专注性与剧场性》(即出);在《文艺研究》《美术研究》《新美术》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