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長城這麼矮究竟能攔住什麼? 真相出乎意料 (original) (raw)
古代長城這麼矮究竟能攔住什麼? 真相出乎意料
古代長城的城牆並不高,主要目的不是用來攔人,而是擋下日行千里的戰馬。(示意圖/達志影像)
早在戰國時期,燕、趙、秦等國為了防止匈奴南下,就建造了多段長城,直到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才將其給連接起來,形成了蜿蜒曲折的萬里長城。不過仔細看,長城的整體城牆並不高,且大多都是夯土牆或是碎石所搭建,敵人若真想翻牆而過也並非難事,那麼修築長城的主要目的究竟是什麼呢?背後原因讓人出乎意料。
根據《搜狐網》報導,春秋戰國時期的長城大多就地取材,建在荒郊野地之上,直到魏晉南北朝之前,各地長城都是低矮的夯土牆,且牆面並不夠高,只要敵人有心都能直接翻越而過。因此建造長城的主要目的,其實是為了抵禦遊牧民族的騎兵,換句話說,城牆攔的不是人,而是日行千里的戰馬。
眾所皆知,遊牧民族之所以能夠馳騁沙場,靠的就是戰馬快速的機動性,一旦沒了戰馬,作戰能力就會大幅降低。此外,長城除了具有軍事用途之外,還能對遊牧民族進行經濟封鎖,畢竟草原上除了盛產牛羊馬匹,但卻缺少食鹽、酒水、鐵器、布匹等生活用品。
築起長城後,遊牧民族既然無法突破城牆,就必須依賴中原商人進行貿易,官方自然有了談判的籌碼,除了能使用鹽、鐵、茶葉等生活必需品交換牛羊,就連珍稀的戰馬也得以拿到手,另一方面還能從中跟商人收取高額賦稅,充實國庫。
也許您會感興趣
推薦閱讀
網推熱門新聞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 請勿重覆刊登一樣的文章,或大意內容相同、類似的文章
- 請不要刊登與主題無相關之內容
- 發言涉及攻擊、侮辱、影射或其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社會正義、國家安全、政府法令之內容,本網站將會直接移除
- 請勿以發文、回文等方式,進行商業廣告、騷擾網友等行為,或是為特定網站、blog宣傳,一經發現,將會限制您的發言權限或者封鎖帳號
- 為避免留言系統變成發洩區和口水版,請勿轉貼新聞性文章、報導或相關連結
- 請勿提供軟體註冊碼等違反智慧財產權之資訊
- 禁止發表涉及他人隱私、含有個人對公眾人物之私評,且未經證實、未註明消息來源的網路八卦、不實謠言等
- 請確認發表或回覆的內容(圖片)未侵害到他人的著作權、商標、專利等權利;若因發表或回覆內容而產生的版權法律責任將由使用者自行承擔,不代表中時新聞網的立場,請遵守相關法律規範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