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original) (raw)
我的收藏
来自: 风尘 (北京) 2018-06-21 11:19:48创建 2025-01-15 12:47:42更新
来自:豆瓣读书
胡金铨的电影充满了历史感,使命感和家国情怀,张彻则注重个人恩怨,这是两种不同武侠文化的传承,一是两人最大的区别。 张彻武侠强调个体对群体的挑战有青春的热血叛逆,一个人打十个百个,最后一场永远是京剧《...
来自:豆瓣日记
看电影看到如今这个年头,我发现连和其他看电影的人交流都成了个大问题。要么是埋头看开心麻花乐不思蜀,丝毫不愿意抬头看看周围世界是怎么变化的;要么是坚信在电影里一部分人必然压倒另一部分人,一个主义必然比另一个主义更正确的。于是,沟通都进了死胡同。不同,就是咒骂的理由。 所以,这一年我喜爱的电影,自然而然都“走偏”到了另外的方向:那些偏要提点儿不同意见的电影,以及那些尝试刻画一个物种和另一个物种是如何互相认知、理解、建立起看似荒谬但其实指向真实沟通管道的电影。 《孤寂午后》 在《孤寂午后》成片后,导演...
来自:豆瓣日记
穷于生计的一年,小说写作几乎停滞,好在尚沉得住,日常阅读没搁下。粗略统计,排除只翻了开头便丢下的,读了八十本,其中将近四十本是电子书,墨水屏阅读器、手机或iPad上读的。 电子书便宜,阅读器轻便,字体、排版漂亮,字号够大,这些都是读电子书的理由。尤其是今年腰疼厉害,严重时坐立不安,便躺着,用支架读电子书,反而更专注,能一口气读两小时——很难得了。 去年七月参加微信读书365天连续阅读挑战,顺利完成,拿了一年免费会员,觉得赚到。随后发现问题,日渐习惯电子书的便捷与随意——如随身携带无限书架,纸书读...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 影视乱象,面目全非。金融乱象,永无安宁。 早于11年创作剧本,15年启动项目,18年杀青,今近15年过去,仍未制作完成上映,最大困难,无疑是某国近年来的金融乱象,及通过某国的电影检查,浪费大半时间。 这个项目交到香港之前,早于20年前,原本是一个韩资通过港台影视作为跳板进入大陆电影市场的历史性破冰项目,由于立项送某国某局后,没有任何后文而作罢,沉寂多年。 项目野心极大,以香港为制作中心...
来自:豆瓣广播
#奉俊昊强烈推荐的47部佳作# 奉俊昊毫无疑问是一位伟大的导演,同时也是一位狂热的电影爱好者,他喜欢谈论电影,并提高人们对在他之前的一些优秀亚洲电影人的认识,其中包括金绮泳、今村昌平和木下惠介。以下是奉俊昊最喜欢的一些电影,排名不分先后。他重申了他对经典电影(如希区柯克的《惊魂记》)的一贯喜爱,以及对一些新片赞赏。 排名不分先后 1.《下女》金绮泳 2.《洛可兄弟》卢基诺·维斯康蒂 3.《惊魂记》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4.《复仇在我》今村昌平 5.《愤怒的公牛》马丁·斯科塞斯 6.《悲情城市》侯孝贤 7.《幸福的拉扎罗》阿莉切·罗尔瓦赫尔 8.《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乔治·米勒 9.《十二宫》大卫·芬奇 10.《X圣治》黑泽清 11.《为所应为》斯派克·李 12.《低俗小说》昆汀·塔伦蒂诺 13.《夜以继日》滨口龙介 14.《 阿基尔,上帝的愤怒》沃纳·赫尔佐格 15.《四百击》弗朗索瓦·特吕弗 16.《楢山节考》今村昌平 17.《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斯派克·琼斯 18.《芬妮与亚历山大》英格玛·伯格曼 19.《生死狂澜》约翰·布尔曼 20.《冰血暴》乔尔·科恩 21.《大逃亡》约翰·斯特奇斯 22.《下女》金绮泳 23.《赤色杀机》今村昌平 24.《异鱼岛》金绮泳 25.《生活是甜蜜的》迈克·李 26.《劳拉·蒙特斯》马克斯·奥菲尔斯 27.《天外来客》尼古拉斯·罗伊格 28.《仲夏夜惊魂》阿里·艾斯特 29.《遗传厄运》阿里·艾斯特 30.《纳什维尔》罗伯特·奥特曼 31.《青春年少》韦斯·安德森 32.《第二生命》约翰·弗兰克海默 33.《怪形》约翰·卡朋特 34.《笃定发生》威廉·卡梅伦·孟席斯 35.《历劫佳人》奥逊·威尔斯 36.《原钻》本·萨弗迪 / 约书亚·萨弗迪 37.《恐惧的代价》亨利-乔治·克鲁佐 38.《温蒂和露西》凯莉·莱卡特 39.《逃亡》乔纳斯·波赫·拉斯穆森 40.《驾驶我的车》滨口龙介 41.《不要抬头》亚当·麦凯 42.《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肯·洛奇 43.《正发生》奥黛丽·迪万 44.《智能大反攻》迈克尔·里安达 45.《日落》米歇尔·弗兰克 46.《欢乐时光》滨口龙介 47.《缝纫机姐妹》金正英 片单源自IndieWire
来自:豆瓣小组
1. 首先在应用商城搜索下载番茄小说(如果有,那也建议升级下版本,确保...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在经典好莱坞鼎盛时期的20世纪30-50年代,美国电影工业的半壁江山是由来自世界各国的外国电影人撑起的。弗里茨·朗、比利·怀尔德、刘别谦、道格拉斯·瑟克、迈克尔·柯蒂斯、奥托·普莱明格这些从欧洲流亡到美国的电影人奠定了那个时期好莱坞主流电影的风格基础,甚...
来自:豆瓣日记
读完4000本书,需要多少年? 一位书店坚守人的答案是: 58年! 在国民阅读率极低的摩洛哥 一间堆满二手书的书店 和一位倚门阅读的老人 成为地标性的存在 老人名叫阿齐兹,今年75岁,守着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书店。 哪怕生意惨淡,也每天坚持营业12小时。 我读了4000多本书,在书中体验了4000多种人生。 读书于他而言,是每天唯一的娱乐。 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也是一段人生。 我们一生能读多少书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因为书的存在, 你可以看见千百年前的世界,体验无数种人生。 今天这份书单, 把主...
来自:豆瓣日记
作者:Bind 一年过去,再望新年,今年虽没有「芭比海默」这种双雄称霸的正面对决,却也不失精彩,从《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到《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同样选择多多。 以下50部电影均已确定上映档期,观众只需祈祷撤档延期不要出现。 01 《绝境盟约》 《海啸奇迹》上映12年后,导演J·A·巴亚纳再次执导灾难题材电影。电影取材自1972年真实事故,当年10月13日,赴智利比赛的乌拉圭橄榄球队所搭乘的乌拉圭空军571号军机坠毁于安第斯山脉,在生存与道德困境中,他们不停挣扎。 1993年弗兰克·...
来自:豆瓣广播
豆瓣2024最值得期待的华语电影: 1、《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 导演:徐克 主演:肖战 / 庄达菲 / 梁家辉 2、《封神第二部》 导演:乌尔善 主演: 费翔 / 黄渤 / 于适 / 陈牧驰 / 李雪健 3、《年少日记》 (豆瓣:8.5/3000+人评价) 导演:卓亦谦 主演: 卢镇业 / 郑中基 / 陈汉娜 4、《白日之下》 (豆瓣:8.4/3000+人评价) 导演:简君晋 主演: 余香凝 / 梁雍婷 / 梁仲恒 5、《鸟鸣嘤嘤》 导演:田壮壮 主演: 章宇 / 周奇 / 李宛妲 6、《红毯先生》 导演:宁浩 主演:刘德华 / 单立文 / 瑞玛·席丹 7、《我看见两朵一样的云》 导演:严艺之 主演: 王源 / 文淇 / 温茉言 8、《富都青年》 (豆瓣7.2/1000+人评价) 导演:王礼霖 主演: 吴慷仁 / 陈泽耀 / 林宣妤 9、《狂野时代》 导演:毕赣 主演: 易烊千玺 / 舒淇 10、《独自·上场》 导演:陈可辛 主演: 胡歌 / 文森特·卡塞尔 / 郝蕾
来自:豆瓣日记
(文/杨时旸) 2023一切恢复如常,通勤、出行,窝在家里读书的时间少了,相比于2022,今年少读了三分之一,过眼的书差不多60本,发现的惊喜包括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写的《大唐狄公案》三缉15本很快就看完了,很有趣,非常古典的探案小说,算是意外巧遇。另外,有意识地降低了小说的阅读比例,即便如此,也因为工作需要读了不少,只谈国内作家的话,无论老作家的新作还是被众多圈内人吹捧的新人,读过之后都觉得不过尔尔,当然,可能更多的是自己的问题,太过挑剔是不会快乐的,但这也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事。一本学术书,即便觉得...
来自:豆瓣广播
看完电影《我本是高山》之后,可供延伸阅读与观看的一些优质作品。正如马克思所言,比“阐释世界”更为重要的,是“改变世界”。 1.《你好,张桂梅》:人民日报新媒体出品的纪录片,虽只有短短16分钟,但《我本是高山》里呈现的张桂梅老师的主要事迹,在这部纪录片里,都可以找到真实生活的原型。 2.《县中的孩子》: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林小英老师今年出版的教育社会学研究佳作,聚焦分析以县中为代表的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3.《十四》:云南大学毕业的彝族青年导演李正华拍摄的一部反映西南乡村少女生存境遇的纪录片。片中年方十四岁、就不幸陨落的少女的真实故事,跟《我本是高山》里山月的命运如出一辙。 4.《大地上的亲人》:长期在二本和高职院校任教的黄灯老师撰写的一部非虚构佳作,讲述自己接受良好教育、并到大城市工作之后,跟故乡乡土大地和亲人之间割不断的连接与血脉联系。 6.《我的二本学生》:黄灯老师的另一部备备受关注、传播甚广的非虚构佳作,而她教过的这些二本学生,大多正是来自小镇和广大乡村。 7.《“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的程猛老师的一部教育社会学研究佳作,讲述当代农家子弟中的“优等生”为改变命运而勤奋学习中的成长叙事。 8.《金榜题名之后》:青年学者郑雅君的一部教育社会学研究佳作,讲述大学校园里,不同出身和成长背景的学生在求学、就业、成长道路中的分流与分化现象,注重呈现平民子女和农家子女在突破自身原生家庭和阶层背景上遭遇的艰巨挑战。 9.《拉扯大的孩子》: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的安超老师的一部教育社会学研究佳作。如果说《我本是高山》关注的更多是以张桂梅老师为代表的学校教育的话,这本书呈现的,则是家庭教育在引导乡村子女和平民子女实现向上跃升路径上至关重要的作用。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01 在《河边的错误》里,魏书钧的小聪明,终于被憋成了一股坏水儿。 这并非调侃,而是夸奖。 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相当清晰且大胆的作者表达,只不过被导演小心地埋进了潜文本中,变得不易识别。 表面看,本片讲的就是个追凶故事,情节也并不复杂,但它依然是那么...
来自:豆瓣广播
昨天又看了一遍李沧东的《绿洲》,为下个选题做点准备。 时隔几年再看,还是被深深触动。我觉得李沧东特别牛逼的一点,就是在处理弱势群体这样一个敏感题材时,他既不消费,也不谄媚,他丝毫不回避其中的残忍,但同时,他又绝不施予廉价的同情,或是提供任何梦幻的解决方案。这个尺度的把握,不是算计出来的,而是人文关怀的直觉所致。 在拍摄女主角公主——这样一个重度脑麻痹患者的时候,李沧东的镜头非常坦然。他用大量的特写,直逼女主角扭曲的面孔和身体,那是会令观众感到本能“不适”的画面,但李沧东拒绝躲避,也拒绝美化,而是刻意制造一种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发生的注视,去注视这样一个被身体所囚禁的人,是如何艰难地做着一些寻常事,如吃饭、开门或调大收音机的音量。 与此同时,当李沧东在展示社会歧视时,又极其精准。他不会去拍路人嫌恶的表情,不会去拍背后的指指点点、说三道四,那是非常刻板的歧视,是故意要让观众看见的歧视。而李沧东的拍法,是隐而不说又“欲盖弥彰”的。 他拍男主角刚出狱,在车站找人借烟。前景是被借烟者的背影,只看背影,你都能明确感受到那种彻骨的冷漠,以及在机械应对的同时,随时想要逃开的那种警惕。而后景处,站着一对情侣,女孩只匆匆一瞥,就从更靠近男主角的一侧,换到了男友的另一侧。 他拍女主角坐地铁,一个镜头从车厢的一边开始环绕,只见这一边坐满了人,大家要么低头沉默,要么彼此对视交谈,而不远处还零星站着些乘客,而当镜头绕到这一边时,却是女主角一个人“霸占”了整整一排座位。只一个镜头,就拍清了所谓社会歧视,到底长什么样。其实最深的歧视,是无视,是把普通人眼中的“不洁”之物,决绝地隔绝于视野之外、安全距离之外,不让他们戳破幸福的幻觉,当他们根本就不存在。就像是地铁车厢里走过卖唱的残疾人时,大家的选择是背过身、低下头。 那也只有在这样一种巨大而又不自觉的冷漠面前,两位主角的相互取暖,才显得弥足珍贵,但又不可避免地,那注定是一段不会说话、不被看见、也不可能被承认的爱情。 这段爱情,不可能被家人理解,不可能被社会接受,也终将被打着锄强扶弱旗号的公权力正义凛然的捕杀。 它最后只能停留在一段两人的密语之中。那些被剪断了、散落了一地的树杈,那一台被放到最大音量的收音机,那块不再被阴霾覆盖的绿洲,以一种只能被观众所接收的视听语言,诉说和证明着它的存在。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四年等待,终于见面了! 《坚如磐石》能在影院上映,真的挺难得。 魔幻、现代、冷峻的都市风,霓虹光影扑朔迷离,一反张艺谋前作常态,浓重的躁动暴力美学风,像一道窜天烟火,迅速刺中黑夜。 你永远可以相信近年来的张艺谋,越拍越勇,每部都不一样,每部都有新尝试...
来自:豆瓣日记
01 抵达平潭的那天,风很大。飞机还在低空盘旋,就隐约看见一个黑色的袋子被风卷着向低矮的山丘飞去。 这是我第二次来,距离上次,已过了两年时间。这两年来,很多事都已时过境迁,连上次给IM写的观影札记,都已隐入尘烟了。但平潭似乎仍没怎么变过,它还是那座静谧的海岛,兀自矗立在台湾海峡的西南面,等待着偶然闯入的人们,相遇在横风之中。 近些年来,国内影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大多有着蓬勃的野心,想要在中国电影这块表面繁荣却又像是仍待开垦的土地上,掘出自己的领地。而IM两岸青年影展却似乎越来越收敛和明确了自...
来自:豆瓣广播
「帝国杂志发布影史最佳谋杀悬疑电影片单」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大卫·芬奇和莱恩·约翰逊各上榜2部,奉俊昊成唯一上榜亚洲导演。符合你心中的排名吗? 1.《后窗》(1954)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2.《七宗罪》(1995)大卫·芬奇 3.《勾魂游戏》(1975)赫伯斯·罗斯 4.《窃听大阴谋》(1974)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5.《利刃出鞘》(2019)莱恩·约翰逊 6.《东方快车谋杀案》(1974) 西德尼·吕美特 7.《蝴蝶梦》(1940)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8.《惊声尖叫》(1996)韦斯·克雷文 9.《堕落的偶像》(1948)卡罗尔·里德 10.《十二宫》(2007)大卫·芬奇 11.《热血警探》(2007)埃德加·赖特 12.《谁陷害了兔子罗杰》(1988)罗伯特·泽米吉斯 13.《追凶》(2005)莱恩·约翰逊 14.《耐撕侦探》(2016)沙恩·布莱克 15.《游戏之夜 》(2018)约翰·弗朗西斯·戴利 / 乔纳森·戈尔茨坦 16.《高斯福庄园》(2001) 罗伯特·奥特曼 17.《洛城机密》(1997) 柯蒂斯·汉森 18.《罗拉秘史 》(1944)奥托·普雷明格 19.《杀人回忆 》(2003)奉俊昊 20.《妙探寻凶》(1985)乔纳森·林恩 原文链接:https://douc.cc/0ETqcP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1、为什么要自己演? 不是没有想过找专业演员。想过杨雁雁,李心洁。两个都是影后。也是很棒的妈妈。杨雁雁是可以演武打的,我真的有认真考虑过。但是这部电影是关于寻找自我。关于一个人重新得到自己的身体。所以还是必须我自己去经历的。这是导演的自私。 2、为什么要自己去经历? 我是把拍电影当作一种修行吧?看书也是,练武也是。其实到最后,生活是一场修行。 3、所以你让宫本武藏说“一切都是剑?” 这个故事倒是我听来...
来自:豆瓣日记
(文/杨时旸) 2022年年底,从豆瓣推给我的书影音统计来看,一年读了93本书,大致梳理了一下,挑选了18本作为个人年度书单推荐一下。简单分成非虚构和虚构两类,不再做更细的分类了。挑选的范围都是2021-2022年出版的新书(包括再版),当然,旧书里也看到了太多好东西,就不列在这个书单里了。职业关系,基本上算是一个职业读者,相较而言,2022年读得也算多的,由于一些特殊原因,也只能在家翻书,算是意外所得吧。这一年,自己出了一本新书,个人很在意的长篇小说,我放在最后,希望大家能读一读,希望能带给大...
来自:豆瓣广播
2023年期待的50部电影: M·奈特·沙马兰《拜访小屋》 努里·比格·锡兰《枯草》 克里斯提·普优《Mmxx》 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红色天空》 安格拉·夏娜莱克《音乐》 欧格斯·兰斯莫斯《可怜的东西》 利桑德罗·阿隆索《尤里卡》 阿布戴·柯西胥《宿命,吾爱:第三部》 艾拉·萨克斯《过道》 南尼·莫莱蒂《未来的太阳》 迈克尔·曼《法拉利》 阿里·艾斯特《博很恐惧》 马丁·斯科塞斯《花月杀手》 缇·威斯特《玛克辛》 大卫·芬奇《杀手》 泰伦斯·马力克《风之所向》 德克斯特·弗莱彻《爱逝》 彼得·孙《疯狂元素城》 克里斯托弗·麦奎里《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 格蕾塔·葛韦格《芭比》 温子仁《海王2:失落的王国》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大都会》 伍迪·艾伦《黄蜂22》 韦斯·安德森《小行星城》 乔纳森·格雷泽《兴趣之地》 大卫·戈登·格林《驱魔人》 李·克罗宁《鬼玩人崛起》 托德·海因斯《五月十二月》 索菲亚·科波拉《普瑞希拉》 今泉力哉《千寻小姐》 宫崎骏《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是枝裕和《怪物》 庵野秀明《新·假面骑士》 姜炯哲《Hi.5》 金知云《蜘蛛窝》 洪常秀《XXXX》 娄烨《XXXX》 贾樟柯《XXXX》 陈可辛《XXXX》 梁鸣《逍遥游》 陈正道《爱很美味》 程伟豪《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 陈哲艺《燃冬》 顾晓刚《草木人间》 滕语涵《舞迪斯科特》 邱礼涛《海关战线》 田晓鹏《深海》 麦浚龙《风林火山》 张艺谋《坚如磐石》 乌尔善《封神三部曲》
来自:豆瓣广播
“上帝死了”以后,人类只干两件事。一是把一切砸碎,踩在脚下;二是忙于制造新的神。 前者导致了虚无主义和享乐主义;后者则催生了新的偶像崇拜,对象包括但不限于物质、科技、明星和民族国家…… 而当代文艺作品,大多是针对此二者的反思。科幻作品,尤其如此。 《万神殿》显然是关于技术崇拜的反思,它探讨的是永生问题。 剧中涉及两种永生方式,一是克隆(严格说只是“半永生”),二是数字化生存。前者通过更换载体,使意识永续,等于是用现代科技实现了佛教的轮回;后者是彻底抛弃肉身,把意识上传到网络,使之能豁免于肉身的腐坏(当然,服务器被毁也是另一种“肉身腐坏”;但如果代码可以做到无限的自我复制和备份,似乎永生也不是难事,除非全球断网)。 这是这部动画的基础设定。重要的是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片中主要涉及四个永生人,包括一个克隆人和三个数字人(Uploaded Intelligence)。而他们在重生后,都陷入到同一个难题中。也不是什么新鲜问题,而是一个古老命题:我是谁?我因何存在? 首先,这本身就对“科技崇拜”提出质疑。它指出技术的局限,告诉我们,无论技术何等昌明,都很难解决人性的基本困惑,甚至很多时候还会加剧这种困惑。 其次,是四个永生人的选择。他们用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应对这场“主体性危机”。 先说克隆人,他比较惨。他之所以被克隆出来,是为了替一个死去的天才延续生命。他被复刻了天才的全部基因,更在公司的安排下,复刻了其生活,为的是使他不出偏差地长成和天才一样的人。后来他知道了真相,并开始思考“我是谁”的问题。 最终,他表面接纳了自己的身份,并利用这一身份做出了“天才不可能做出”的决定,以此证明,我不是他人的翻版,而是独立的个体。 如果说克隆人面对的是人生是虚假的,该如何自处的问题;那么三个数字人面对的则是“人生是真的,却不被承认”的问题。 这三个数字人有着真实的情感和思想,却因不具实体而被视为非人。对此,他们有完全不同的态度。 大卫一心只想被女儿和妻子接受,除此之外,不做他想;劳瑞身为数字人,却是个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者,她不惜自毁,也要提醒人类,数字人的存在对世界是危险的。 而钱达则视数字人为某种更先进的人类,甚至是“神”。为了壮大数字人,他把自己的代码公开给了各个大国,因为他知道,这些大国一旦掌握这项技术,一定会展开数字军备竞赛,这样将有更多的数字人被制造出来。结果也如其所料。 由此,《万神殿》为我们展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图景。它给我们看的是,当工具理性发展到极致后,人类如何可能在不知觉中迈向毁灭。当然,第一季也只是开了个头。后面会怎样发展,我也不能得知。 我想说的是,一部好的作品总是在质疑某种前提。 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自打生下来,就活在一种科技的幻觉里。我们会先验地以为,技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它的发展必然是道德的,社会一定会向前发展,未来也一定会更好。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前提。而大的隐患往往也就隐藏在这样的前提中。 而好的作品往往会指出这个前提本身的可疑之处。 与此同时,科幻作品又是指向未来的。它总是试图给我们看下一步的世界。 就像下棋一样,当我们能预知对方的下一步,乃至下三步棋时,我们就可能有机会更审慎地下好眼前的这一步,以避免自己陷入不利的境地。 当然,科幻的力量又十分渺小。毕竟,在当下的世界里,还有闲心看科幻、聊科幻的人,往往都不是下棋的人。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01 看香港电影,总是浮想联翩。你总会在叙事的间隙或情绪涌动间,窥见导演的秘密。尽管有时分不清那究竟是导演的潜意识流露,还只是你个人的臆想。但无论哪种,都无所谓。毕竟电影是一种接受美学。 在当下的大银幕,香港电影无疑是我们可以看见的尺度最大的那类电影...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