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晚餐 - 话剧 (豆瓣) (original) (raw)

我要写剧评

最后晚餐的剧评 · · · · · ·( 全部 54 条 )

月小鱼 2014-04-13 15:12:33

从《最后的晚餐》浅谈现代剧场里纯粹的自然主义意义有多大

从《最后的晚餐》浅谈现代剧场里纯粹的自然主义意义有多大 一、 总述—— 一出典型的自然主义戏剧,朴素细腻却深度不够格局不大 这篇文章的题目起的非常大,但是这确实是我从剧场里走出来的时候一直在反复纠结的问题,也是这出戏给我带来的最重要的启发和思考。 2... (展开)

圆首的秘书 2015-04-13 11:55:19

最后晚餐

请容我先讲个笑话:去年第一次在东宫影剧院看《最后晚餐》。还记得有几次台上演员在戏中尴尬地沉默时,背景响起了非常细微的汽车经过的声音。那天晚上一墙之隔的东宫影院碰巧上映好莱坞视效大片《美国队长2》,于是我断定这细微的轮胎摩擦地面的声音一定是越墙而来,扰乱视听的... (展开)

可风 2013-06-16 12🔞02

关于演后谈的一点感想

越来越发现发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真是害死人啊 尤其是之于艺术层面 主观真的可以完全反映客观? 答案的唯一性真的就那么重要? 我想这也正是我们目前很多科班剧目表演太用力太说教的原因 太想让观众“准确”接收到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但是 这样对吗? 这样的艺术好吗? 参... (展开)

江海一蓑翁 2014-09-09 11:56:47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从南京的市区赶到南京大学的仙林校区,来回需要三个小时的时间。在去往南大仙林的地铁上,同往的女友抱怨着路途的遥远,我也对这场话剧充满不确定感。六年前在南京的人民大会堂,观看香港导演林奕华的话剧作品《包法利夫人》,就曾因为忍受不了它的过度插科打诨和娱乐化解构而... (展开)

蓝格子 2013-06-18 00:21:25

人生其实就是荒诞的

去看这部话剧之前,心里边一直在纠结我未能成行的上海。看这部话剧的过程,我又心心念念着期望成行的香港。看完这部话剧之后,我走在既熟悉又陌生的北京街头上,心里想着“人生其实就是荒诞的”,终究为自己不开阔的心胸释怀了一些。 —— 前记 在... (展开)

啊,十二 2014-04-16 17:11:47

最后的晚餐,就差最后一下

这篇剧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好久没看戏,到地比较早。早早抢好了票区最好的位置,千算万算不及前面坐个大高个,只好落得错峰看戏。看完不由感慨:袁鸿挑戏的眼光比孟京辉好太多了。 真是伟大的现实主义,想起《晚安,妈妈》、想起《恐怖分子》、想起《天水围的日与夜》、想起卡佛笔下无处不在的不堪重负的... (展开)

2013-06-17 16:03:13

催泪弹击中了久旱的北京

这是两个人的对手戏:有点小聪明和小滑头,却又无比真诚孝顺的儿子,以及浑浑噩噩无处可去的妈。 母亲的演员是老戏骨。慢慢坐下的姿势,拿碗盛汤的姿势,都非常见功底。几场哭戏尤其见功夫:情绪饱满,收放自如。 儿子的演员也不错。表情360度无死角,几个重要段落的念白也很... (展开)

焚琴客 2016-08-28 10:42:51

人生的路啊,为什么越走越窄

上世纪80年代,《中国青年》杂志收到了一封署名“潘晓”的来信,题目为《人生的路啊,为什么越走越窄》。这封信一经刊发,犹如一颗巨石投入万顷湖泊,迅速引起全社会的大讨论。举国上下,一边对潘晓的迷惘苦闷表示感同身受,一边针对人生观等命题展开针锋相对的争辩。 潘晓在... (展开)

小魔@优雅穿梭 2014-07-15 12:26:17

香港没了我这盏灯依然璀璨,东方之珠

年初去看的,回来一直忘了写。那还是裹着厚厚衣服的日子,跟开罗时要好的前同事姐姐YY凑在一起,吃门口卖的冰糖草莓串,虽然吃了一嘴巴的糖,但还是觉得苦。这就是这部剧的味道了 吧。 YY来看剧的时候,她怀孕的肚子已经能看出隆起来了。好久不见,我笑着说你现在真是人生大赢... (展开)

榴涟 2014-04-10 17:20:06

《最后晚餐》之随想(无剧透)

头一次坐在1排1号的位置,才知道剧场的不同位置,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戏。演员的每一个神态、表情,都能一清二楚;近距离的观摩,更让人容易被拉进戏里,拉进情绪。 拉进戏里,拉进情绪,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 男孩12岁那年,住进寄宿制中学。 12岁之前,因父母都是演员... (展开)

> 更多剧评 5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