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中间剧场易立明导演版《等待戈多》 (original) (raw)
5月19号下午在遥远的中间剧场,怀着对易立明导演的信任和期待,来看他导演的,贝克特老先生留下来的经典二幕悲喜剧《等待戈多》。 众所众知,《等待戈多》的主题和核心是等待希望。这出戏书写人的状态和生命本质,既难活又难死,既有希望又很绝望,卡在两难的尴尬中,而归根到底是绝望的。 一、单看剧本是没有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的。剧中主人公总是唠叨不停, 重复空话和恶梦来证明自己还存在, 可以不必思想,不必听别人说话,从而逃避现实。 他们的唯一希望是等待戈多,可戈多究竟是谁?他代表什么?剧中没有说明,观众更是无人知晓。 剧本里大部分文字都让人不明觉厉似懂非懂,能感受到卑微的人物内心也渴望天堂,渴望被拯救而非沉沦的命运。剧中人固执的坚持,读不懂时疲惫不堪;读懂时五味陈杂难言。 二、优秀的剧本是挑人的,有其金钱丈量不到之处。是导演和演员救赎或毁灭之地,是深刻共鸣净化或驱逐观众的过滤器。 如何在舞台上以什么表现形式和节奏,用声音视觉传递出当下社会里能共鸣的,剧本隐藏在文字表面的主题核心,非常考验人。 1.易立明导演尖锐个性,他带着强烈主观性对这出戏精雕细琢,通过艺术设计,场景里对演员的调度和编排,台词中嵌入当下本土社会的一些隐喻,灯光的强弱颜色变化,引导着观众的情绪和眼睛,好像在告诉大家'我就是这么看待世界的,哪有什么坚持,全靠死撑。你呢?' ~以上是小编现场感受。 2.舞台是黄土铺垫的,歪歪树立着几面不规则镜子,几个透明大小不一的十字架,和一颗比人还矮一点小树。灯光是晕黄的,像极了曾经破败荒凉的真实世界,在人的生命中静默如迷。 3.戏主要都在两位扮演流浪汉的演员身上,他们演得很克制,举手投足皆有留白且情绪绵延不断,极力确保观众在最晦涩难懂的时刻也能感受到虚无对人身心的拷问,尽管人对生存在其中的世界,对自己的命运一无所知,却依然能给人强烈的真实共鸣感。 舞台上的他们似乎对'等待'这个行为表现得异常依恋,明明诸多不对劲还视而不见。似乎'等待'带有某种末世情结,虽然都不知道'等待'的未来会怎样,偏偏一次次说服自己停在'等待'中。 三、小编观演时不断累积的体验是:在一个不好的时机里,有愿望的人只能重复练习等待,习惯等待,和陷入等待。 这种在既不知道戈多是谁,也不知道戈多什么时候来,只是一味的苦苦等待的状态挺让人既感动又害怕的。 看着看着,忽然就跳出熟悉的文字束缚,猛然体验到被自己忽略掉的感受:在不断重复的时光流逝中,人的状态是如何慢慢发生变化的,人物内心的孤独和希望感为什么会反复出现。 奇异且不美好的无力感在观演过程中慢慢滋长,有点自怜自叹和唏嘘,让人内心澎湃。也明白这是是无解的,也懂这些情绪会过去的,还会如影相随一辈子的。 演出结束后,漂游的情绪中闪出的居然是:'我只想好好生活在此时此刻,无所谓去哪,无所谓见谁。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以后是以后。' 小编在看了好几版的《等待戈多》后,这次才真正有了个人情感上情感的延展和共鸣。
© 本文版权归作者 观演之间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