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original) (raw)
想看这部戏好久了,昨晚终于得愿所偿。两个小时的戏,情节不算紧凑,看下来有些辛苦。
舞台上最亮眼的角色恐怕要数夏小山了,总是在无节操卖萌,场内一半的笑声都是因为他。卞从周说他有魏晋风度,一副世外高人的样子,又或如渔父,随波逐流,不知心之所属。这样的角色,往往最复杂。因为一条校章,他可以写信与朋友绝交,却在很久之后云淡风轻地说写了绝交信还可以再写复交信,儿戏一般;听说书楼被炸毁,他嚎啕大哭,却又很快投入美食的怀抱,没事一样;为了一尝美味,和谁吃饭对他来说似乎没什么关系,却又在乎自己在学生面前说下的话,不愿自相矛盾……不按常理出牌,让人好奇他在乎的究竟是什么,还是说他其实就是个长不大的孩子。遗憾的是老年的夏小山变成了一个记性不好、脾气不可爱的糟老头,不再卖萌,让人有些接不上茬。
时任道是个把傲气写在脸上的人,在我看来也是一个最悲剧的人。他鼓励学生游行,学生惨死,他活在内疚与对当局的愤怒中;他不愿受制于钱财这种世俗之物,却发现家里其实捉襟见肘,需要靠借钱方能续日;他不愿与当局扯上关系,却心痛自己的书即将散失却无能为力。想要挺直脊梁活着,却无力支撑自己。文革中,他家破人亡,一身傲气磨尽,原来高昂的头颅再也抬不起来,让人唏嘘。
卞从周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有种温情的感觉。他让我想到三个字:和为贵。他和夫人接济时家,小心翼翼瞒着傲气的时任道,估计是怕时知道不愉快;他想方设法地在蒋与教授之间搭桥牵线,一为中大和同事谋得实在的福利,也存着让当局进步的美好愿望。看似谄媚,但谁又能否认他是为了大家好呢?
时太太作为唯一一个女性角色,与三个男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一个在艰难生活中默默隐忍、苦苦坚持的人。生活压得她没有力气去考虑什么面子,只迫使她拥有了一颗操劳柴米油盐和丈夫烦恼事的心。她的隐忍与坚持让人心疼,仅有的爆发也只是掀了麻将桌。而她在文革开始时离世,也许就是磨去时任道傲气的最后一刀,因为那个依靠了一辈子的家也随着她没了。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