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是人非,我要如何与你把酒言欢 (original) (raw)
这篇剧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一部充斥着浓烈酒精味道的荒诞戏剧让陈年往事在酒酿中慢慢发酵。老友相聚本应是重逢的喜悦,竟变成一番权利的较量。在陌生与熟悉中,他们亦真亦假,分不出到底那一句话是发自内心的表达,哪一句话是模棱两可的虚与委蛇。压抑的密室下,日常的闲谈埋藏着难以计量的危机,冲突与紧张在四人的对话中不断暗涌,似乎没有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稳定而从容的。师徒,伴侣,朋友,主仆;客人,囚徒,主人。角色与关系在整出戏里不停地转化,不停地变动。而观众则游走在这密闭却无边的空间中观察着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情感变化,思考着人生百态。
酒精作用下,个人的精神世界似乎顿时冲出迷惘的束缚,来到一片无边无际的原野,放肆地奔驰纵横。理智、人性、礼节也在一瞬间土崩瓦解,原有的阶级高低在酒过三巡后模糊了边界。此时此刻,是人和人最平等的瞬间。他们直白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控诉着对方的百般过错,忘记现实生活中的对立关系。他们不畏道德准则地互相伤害,比较,嫉妒。酒后的精神解放使原本掩藏在心底的恶意、贪婪、妒忌浮出水面,同时也让那些真诚的批评、直白的挑战跳脱了出来,成为冲突的焦点。
Ian McKellen and Patrick Stewa
两位老戏骨的表演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印象最深刻的是每一次的摔倒,我都倒抽了一口冷气,深深担忧高龄的老爷爷是不是会伤到膝盖。他是那样的卖力,一次又一次地摇晃,摔倒,爬起来,喘口气,靠在椅子上。大段绕口的台词从他们嘴里说出来有种历史回溯的感觉,观众也不由得被带入了那个时代的氛围中,进入那个密闭的房间,屏着呼吸,预防着言语战争的爆发,也期待着新的故事转折。我们甚至可以听到他们呼吸的变化,幻觉中闻到酒精的味道,迷迷糊糊地摇晃在他们的世界周围,想进入又害怕打破他们之间那种微妙的关系与紧张的气氛。
而剧场的舞台设计也简洁而精巧。黑暗中,整个房间仿佛独自置身于一篇广袤无尽的森林之中,遗世独立。而灯光亮起,对话开始的时候,我们又似乎回到了现实。虚拟与现实的交替间,我们也分不清什么是真实。整出戏在一种超现实的哲学诗意环境中徐徐展开,两位老人的一生就在这场博弈中被我猜出个一二。这让我不禁想起电影《年轻气盛》中两个老人在瑞士修养时的人生対谈,青春的遗憾,年少时的秘密,隐藏的博弈,青年时的梦想,中年时的困惑,晚年后的知晓天命,生命尽头的绝望抗争。虽是不同的诗意,却蕴含着类似的人生哲学。人生就像一条蜿蜒的河水,流过草地,穿越山谷,汇入湖泊,进入大海。从清流到洪水,最后仍然是茫茫浪涛中的一抹浅白的浪头,挣扎着脱颖而出,也不过是平凡的一员。而时间的流逝从来都不会眷顾我们,只是在我们的脸上留下最明显的痕迹。我们孤独地来到这个世界,直到最后一刻都渴望被理解,可却无法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就像戏剧中的大作家Hirst一样,他无法正式真实的自己,没落后的样子,而旧时的友人让他不得不面对最原始的自己。作为友人Spooner在晚年的失败落寞中也不得不投奔久不联络的大作家,希图在将死之时有所作为,可是也不愿承认自己的卑微。所有的坚持都是为了那一点点所剩不多的骨气,而最后的最后,这些死鸭子嘴硬也在酒精的作用下变得疲软。
我们终究都是白天理智,夜晚感性的动物,只有在酒精的作用下可以得到片刻的解脱与欢愉。而我们也仰赖这一杯杯的威士忌来与久违的自己再次相视一笑。
人生如戏,不知多年后的那一天,我们会和哪一个曾经念念不忘,或是陪伴成长的友人端起酒杯,聊慰这一生。而我们会不会成为某个不朽的记忆,在大海中热烈地翻滚,漾出最高亢的浪花。
© 本文版权归作者 郝春儿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