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公的面子》| 好看到想把每句台词儿都背下来 (original) (raw)
《蒋公的面子》是第一部让我看完以后想拍桌子叫好的大剧场作品。它出自校园,是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的本科生温方伊在大三的时候撰写的学年论文作品,由她的导师吕效平教授担任的第一版导演,将这部戏搬上了舞台,至今已经演了两百多场。
故事背景
1943年,抗战时期,蒋介石亲任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校长,邀请中文系三名知名教授吃年夜饭历史上确有其事。一位是一个胡小石,一位是陈钟凡,还有一个不知道是谁。温方伊就根据这段校史传说虚构了一个关于前辈老师和校长的故事。
这出戏运用双线结构,将两个时间段的戏交织在一块儿呈现。戏一开场,三个古稀老人站在垂挂着的文革标语下,脖子上挂着纸板,上面写着罪名:“历史反革命”卞从周、“反动学术权威”夏小山、“大右派”时任道。三个人便在这种情况下回忆起二十多年前“蒋该死”的那顿宴席。
看到这儿,绝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一出正剧,毕竟有关历史和政治的问题,写作者难免不会束手束脚。但出人意料的事,这是一出喜剧。
拥蒋和反蒋的人都自有其一套理论,这理论各有它可笑和天真之处,三位文学教授的性格中有可敬也有很可爱的地方。最为关键的是,关于去不去赴宴这件涉及政治立场和面子的问题,以及对于历史、政治、哲学等严肃的学术问题的讨论竟然都是在麻将桌上完成的。
总出现“三缺一”的情况,让麻将怎么着都打不起来,三个人只能一边等着第四个人出现,一边商量着去不去赴宴。麻将和政治一中和,让戏剧多了一分俏皮感而少了一分严肃。
编排这出戏的吕效平教授曾说:“如果想参加戏剧节,想从戏剧节上获奖,《蒋公的面子》本来也可以做成一个塑造反对旧政权的高大知识分子形象的正剧。幸而,我们做了一部反蒋和拥蒋都显得滑稽的喜剧,不是自以为是地把政治和道德结论塞给观众,而是把关于历史和人性的问号提出来交给观众思考。”
如果这出戏真的做成了一出正剧,恐怕我对它的评价会大打折扣。这出戏之所以动人就在于它很真实,里面没有所谓绝对正直和高尚的人物,他们是有弱点的、会算计的、会动摇的、会自欺欺人的凡人。作者也全然没有在里面灌注进自己的价值观,暗示观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她就是把这么个故事娓娓道来,而且是以很有意思的方式。
“舞台从来都不是用来简单说教的场所,而是一个社会集体感受和沉思的审美空间。”
喜剧元素之——麻将
第一幕发生在修竹茶馆,馆内贴着“官方有令,诸位国事莫谈”和“空袭无常,贵客茶钱先付”这显然是受到老舍《茶馆》的影响,《茶馆》第三幕的时间也差不多是这几年,稍微比1943年再往后一点儿,处于解放战争时期。那个时候裕泰茶馆里最大的标语就是“莫谈国事”,因为经营惨淡,墙上较之以往又多了“茶钱先付”这四个字。
时任道向来看不上卞从周,拒绝和他交往,看卞从周到茶馆里来,抬腿就要走,夏小山立马劝住他。
时任道:(走)不与这种人打交道。
夏小山:(拦住)嗳,不妨碍打麻将。
卞从周拿出一套麻将。
卞从周:象骨镶竹片。可惜了盒子,原本是老花梨木的。因为太重,又占地方,流亡的时候只好割爱了。
夏小山:你逃难还带着麻将!
卞从周:路上无聊,可以解解闷。
夏小山:你把书籍字画丢在家里,却带着麻将。
卞从周:我女儿还带着洋娃娃呢。逃难嘛!我又没有经验!
夏小山:我宁可失恋,也不愿三缺一。
卞从周:据说梁启超曾发明三人和五人麻将,若是推广开来,他对中国又多了一大贡献。
时任道:四个人雀战,足以让中国人废寝忘餐。若是三个人、五个人都能打,那岂不是夜以继日,遍地雀声。
卞从周:这话倒很像胡适之。他说中国的男男女女把光阴葬送在这麻将牌上,麻将算得八股、小脚、鸦片以外的第四害。
夏小山:那是他不会打麻将。他每打必输,当然说麻将有害。若麻将为第四害,那他陪着夫人上牌桌,岂不是相当于给他的夫人裹小脚。
喜剧元素之——人物
前文说到这三个教授的性格中都有其可敬和可爱之处,他们选择去或者不去赴宴的理由也是。
01 时任道 (坚决反蒋)
任时道是坚决反蒋的,蒋介石杀过他的学生,他是死都不会接受这种人当校长。但他并非坚不可摧,他有致命的弱点,就是他的藏书。书是他的身价性命,多少年来节衣缩食,就为了买几本好书珍品。他的藏书量在南京可谓无人能比。
但因战乱,被炮轰毁的,在路上散轶的,被败家侄子变卖的书籍无数,对他来说是“剜心刺骨”的。三个人在茶馆里见面时,夏小山和卞从周都忍不住问他是不是病了,怎么看上去瘦了一圈儿,那是他为了他的藏书殚精竭虑的后果。他想把书从桂林运到重庆来,只可惜寻不到办法。
想来想去,他发现去宴席上找老蒋说情是最好的办法,但他又绝不肯欠这个人情。他最开始去茶馆便是为了找夏小山帮忙,后来卞从周偏要和他打赌,他明知自己会赢,便顺水推舟应了这个赌,目的都是为了劝他们替自己去赴宴说情。
夏小山:你不愿给蒋公个面子,却愿意受蒋公的人情。
时任道:我不去求,便不是我受他的人情。
夏小山:实际上是一样的。
02 卞从周 (拥蒋,蒋家的“御用文人”)
卞从周拥蒋有这么几个原因:
1、身份,他是蒋公子的老师,是“太子太傅”。
时任道“一个杀过学生的人来管教育,简直胡来。”
夏小山:嗳,爱戴蒋院长的人还是很多。
时任道:像卞从周这种御用文人。
夏小山:他还没到这个地步。
时任道:我是没见过家里挂着老蒋墨宝的教授。
夏小山:那可是他的“镇馆之宝”。
时任道:他就差把屋子命名为“蒋公馆”了。这种人是怎么混进中大的?
2、他是进步论的拥护者,他认为应该先拥护政府,再让他进步。
卞从周:不能指望政府什么事情都能万全……
时任道:何况一个腐败的政府。
卞从周:政府虽然腐败,却总是一年比一年进步。
夏小山:(不耐烦)莫谈国事,莫谈国事。
3、他认为蒋公是抗战领袖,应该拥戴。
卞从周:蒋公不是一介武夫。再说,无论如何,民族危亡之际,我们都要团结在抗战领袖周围。至于他的问题,等战胜之后再计较。蒋公做校长在学术上是不很适宜,可他已经决定了,我等也只能支持。
4、他认为蒋公当校长,能为中大带来福利。
卞从周:蒋公任校长已是不可逆转,与其饿死于首阳山,不如做点实事,从蒋校长那里为师生谋利。你这个主任以后总免不了与校长打交道。
03 夏小山 (漠不关心)
这三个人物里我最喜欢夏小山,他像个超然世外、一心向学的学者,自以为有着循循然的古人之风,衣着穿戴上也保持着古代名士的风范。但他却有着最世俗的喜好:吃。
他看似与时任道是同道中人,但其实不是。他不认同蒋公当校长,而这种不认同只是单纯的喜好问题。
夏小山:学人尚不入我眼,况一武夫?
他不想让蒋公当校长的主要原因是他觉得蒋介石不配。这种个人喜好其实是很容易转变立场的,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夏小山好吃,是有名的美食家。卞从周便看准了他这一点来击破。他说蒋公请到了西字号老正兴的名厨屠长义在年夜饭上做他的拿手菜——金华火腿烧豆腐,这立马就引起了夏小山的兴趣。
美食对于夏小山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卞从周:小山先生的藏书楼也是有名的,不也是一颗炮弹就烟消云散了?他比我们都看得开。我还记得他刚接到书楼被炸毁的消息的时候,捶胸大哭,我从未见过小山先生如此,还担心他会出什么事。谁知道他去渡口连吃两碗牛肉面,回来就神色自若、行动如常了。
卞从周想用这菜把时任道也拉拢过来,就没成功。
卞从周:数年烽火,金华火腿怕要绝迹了。
时任道:牛肉面都吃不起,何况金华火腿。
卞从周:这次正好去吃。
时任道:我不能为了猪腿不顾人脸。
对夏小山来说,赴宴唯一的阻碍是他早先对学生表态不承认蒋公当校长,他不能出尔反尔,在学生们面前失去威信。除去这个,赴不赴宴对他来说没什么两样,更何况他的胃现在被金华火腿拴着,已经偏向了赴宴的那一方。因此,他才锲而不舍地要卞从周把蒋公的校长之名改成行政院长再给他发一次请柬。
夏小山:菜倒是其次。蒋公若是以行政院院长之名请我,我可能还给他这个面子;可他以校长之名请我,我既不承认他是校长,又怎会去赴他的宴。
他还是唯一一个关心着麻将什么时候能打的起来的人。在修竹茶馆的时候,卞从周和时任道激烈地讨论着赴不赴宴的问题,夏小山则一直关心楼之初什么时候来,光这句话,他就问了时任道四次,因为楼之初一来,这麻将就能打了。后来,到了时任道家里也是,他很关心时太太什么时候回来,陪他们雀战到底。
这个人物实在可爱,只要他一出场,观众就来了兴致。高深的问题抛给卞从周和时任道,夏小山从中起到一个缓冲和调解的作用。经他一搅和,什么问题都能变的很轻松,让人付之一笑。
我曾经写过另外一部出自校园的戏剧——《九人》,这是一出极具思想性,却丧失了戏剧性的戏,不好看,乏味、无趣。这部戏里的人物是思想的化身,却不能称之为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是文学类型而非文学典型。《蒋公的面子》则是一部戏剧性、文学性和思想性兼备的作品,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温方伊对每个人物的定位和刻画。
值得一提的是,我看这一版《蒋公的面子》里,唯一的女性角色时太太就是编剧温方伊本人扮演的,情感和力度都把握的很好。
最后以剧中的一首杜甫诗结尾吧。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戏剧疯子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