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滴水 (original) (raw)
前天晚上重新整理书房里的一堆纸质资料,很多以前的东西令人感慨。我再次看到了去年的“洛神赋之十年回响”,其实去年七月份就已经为此垂泪过一番了。正好前段时间也在重新思考 《红楼梦》中“宝玉访水仙庵”这一段,很多回忆和联想涌上心头,几番激荡。
宝玉道:“我素日因恨俗人不知原故,混供神混盖庙,这都是当日有钱的老公们和那些有钱的愚妇们听见有个神,就盖起庙来供着,也不知那神是何人,因听些野史小说,便信真了。比如这水仙庵里面因供的是洛神,故名水仙庵,殊不知古来并没有个洛神,那原是曹子建的谎话,谁知这起愚人就塑了像供着。今儿却合我的心事,故借他一用。”
宝玉访水仙庵实则是为了祭奠金钏,借洛神宓妃像凭吊。这好像是宝玉第一次和曹植“相遇”。其实我一直都觉得曹雪芹是按着曹植的一部分特质在写贾宝玉,而在《红楼梦》里面很多诗词之书写也能瞥见《洛神赋》的惊鸿之影,也难怪读红楼梦的很多片段都能体会亲切感觉。(实际上我没有通读过《红楼梦》原著)说了这么多,其实宝玉只是个引子,我想说的实际上是曹植。
我都自嘲自己近年来的阅读偏好越来越西化,现代化,好像已经放弃了中国古典文学。但是当我再次接触,再次阅读这些许久未曾读的诗词的时候,我依旧会很感动,感动得流泪。实际上,我很小的时候是极其醉心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小的时候背的诗词歌赋,都远远超过了课本里面有的。但是我知道,我这种“自溺”的开端,是来自于曹植曹子建。这个诗人,或者直接说这个人,对我来说实在是太特别了,甚至说,他参与了我的成长,参与了我价值观审美观的形成,参与了我经历的诸多事情,生死爱恨皆有之,因此我一直都当他是一位我一千多年前的朋友,小时候很寂寞很孤独的时候,我都会幻想和他交谈,白昼之下,或夜色里,小舟之上,或者亭子里面,一起谈天说地,然后就会很开心,不是那么孤独了。我去年收到了贺老师寄给我的“洛神赋之十年回响”,其实是当时我的结课作业。收到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曹植在我生命里面的作用不是过去的,好像是永恒的;是过去的,现在的,我想也一定有将来的,他就像是一个“命书”里面事先写好的线索,我以前也绝对料想不到,因为贺老师,《愿作河洛万滴水》会兜兜转转十年后荡回我的身边。
我十岁左右就能背诵《洛神赋》,于是我这辈子都会记得“黄初三年”这一年。我记得我第一次读到《洛神赋》的时候大概是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我读这样一篇文字会掉那么多眼泪,大颗大颗的眼泪不住地掉落。而子建的一生,在更早前就了解了,我第一次触碰子建的命途之时,我就流了眼泪,我也不明白,他为什么会令我感到如此难过,前半生白昼流彩,后半生孤寂黑暗。史书上说子建郁郁而终,我小的时候不懂得这四个字的重量,我前几天重新思考才明白,这四个字背后是多少个噩梦交织的昼夜,多少次委曲求全,多少滴绝望的泪水,多少回泣血的心痛。那一年后,他逐渐失去一切,他连亲密的朋友都保护不了。他年少时候会写:“戮力上国,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到头来是多么悲哀的对照记。
太白怜子建啊,他会在《将进酒》里面化用《名都篇》写道“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更可怜的是连子建自己都会在欢乐时光里生出生命之叹,尽管他是在宽慰世人留住欢愉,勿论生死,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生命永恒悲剧的预言呢?
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箜篌引》
可他明明那么善良,那么真挚地在爱人。最近重读《说疫气》。
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说疫气》
他会真挚地爱每一个个体,哪怕他是贵族公子。感念我们曾经经历的“疫起”,又有多少达官贵人真正地在怜悯苦难者呢?
说回《洛神赋》,实际上我从第一次读这篇文字开始就不信子建和甄皇后的流言,也不信是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不过我也不会像文学考据派执拗于“感甄说”和“君王说”的辟谣。我一直都相信,子建是将生命最质朴的遗憾融入女神书写里面,《洛神赋》实际上也是一篇仿古文,“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感怀的也是生命里面许许多多的遗憾,人力不能避免之遗憾,就像他自己的命途一样。随着年岁渐长,我也逐渐体悟到生命里面诸多人力不能避免之遗憾,生死爱恨。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洛神赋》
“ 怅盘桓而不能去 ”,我们的生命里面又有多少个惆怅徘徊的时候呢?在多少个不寐的耿夜,会回望多少次遗憾呢?
再说回我的成长叙事,没有子建,我没办法在很小的时候就体会他流光溢彩的珠玉文字,我不可能开拓我阅读的边界和阅读的想象力,这是魏晋风流千年之后对我的耳语教导。没有子建,我更没办法和小小以及贺老师有深深的缘分,也不会有我和小小以及贺老师的美丽故事,自然也不会有洛神赋之十年回响。(没有小小和子建,我就完全没有内心的支柱,也不知道如何捱过身边暴力,更没有全盛的勇气好好学习生活。)
最后说回《愿作河洛万滴水》,为何取这个名字去书写子建的生命呢?其实是因为那一年正好读到一首诗,它的题目就叫《愿作河洛万滴水》,如今我无论怎么搜索也找不到这首诗了。我当时觉得是好触目惊心的标题,把自己投身洛川,从一个渺小的人变成更渺小的水滴,想象自己可以抵抗这个世界的人力无法抗衡之遗憾,情情爱爱或其它。
如今,我生命里面的一些遗憾已经生生化作美丽的蝴蝶,当然还有一些是灰尘,期待有一天,我们,这个世界,所有的遗憾都可以化作蝴蝶,翩然在世界的各自的点舞啊舞,没有纷争,没有伤害,再见苦痛,再见悲哀。
谢谢曹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