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化童的评论(15) (original) (raw)
刘化童 2014-04-21 21:36:22
刘旭俊论刘化童(Liu Hsu-Chün par CuS)(1∕16)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刘旭俊论刘化童 Liu Hsu-Chün par CuS 刘旭俊︱文 目录 【序言:自剖的可能性】 【另一个、下一个】 【同一个、又一个、再一次】 【每一个、一切、所有】 【总是、永远、宿命论】 【钟表、时间、循环论】 【日记、回忆、历史性】 【骨头、耳膜、嘴唇、身体意象】 【失眠与睡... (展开)
刘化童 2013-11-16 14:47:14
谁杀害了瓦尔特·本雅明?
我是文学出身,随后改念哲学,最后从事当代艺术媒体的工作,一路走来都与一个名字相伴——瓦尔特·本雅明。正如他在《单行道》扉页上给情人的题献写得那样——“这条路叫阿西娅·拉西斯街,是她作为工程师引领作者穿过了这条街”,我也有理由相信,我这些年的人生轨迹同样是一... (展开)
刘化童 2012-07-04 23:08:35
显微镜下的欲望切片
零年代以来,文化批评这个西方的学术舶来品在中国始终方兴未艾。它凭借着跨学科的优势,跻身为人文社科领里的显学,不少有着中文系背景又深谙西方哲学和文化研究理论的学者纷纷摇身一变,从文学批评家升级成了文化批评家。他们散居在各地,犹如璀璨的群落,彼此分属不同的学科... (展开)
刘化童 2012-06-12 12:16:17
5W1H的当代艺术
在很多场合下,当代艺术家往往比理论家更喜欢谈论理论问题。这种艺术圈的“僭越”风尚由来已久,如今更甚。据说,1976年俨然是一道以出生时间来划分理论接受偏好的神奇分水岭,而京沪的地域之分是另一道平行的分水岭。 汪民安的活动区域在北京,他的拥趸多为文革前出生的艺术... (展开)
刘化童 2012-06-12 12:14:13
玻璃瓶外的光明
乌托邦,还是反乌托邦,在我个人的阅读史里它无异于一场三对三的意识形态辩论赛。有幸的是,这是迄今为止我通过阅读聆听到最好的一场争鸣。正方辩友是柏拉图的《理想国》、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与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反方在文学史上被誉为“三大反乌托邦小说”,分别... (展开)
刘化童 2011-10-04 11:41:48
明朝那些看得见的事儿
谈起明朝历史,总能引起后人的满腹狐疑。张岱在《石匮书序》里如是讽刺明史——“有明一代,国史失诬,家史失谀,野史失臆,故以二百八十二年总成一个诬妄世界。”既然正史不可靠,于是,研究者自然就要另辟蹊径,纷纷跑去《金瓶梅》和“三言二拍”里挖掘明代的饮食、服饰等文... (展开)
刘化童 2009-11-16 12:03:23
卖“火柴”的老男人
卖“火柴”的老男人 刘旭俊 两年前,翁贝托•埃科曾经到访中国,在无数麦克风和闪光灯的簇拥下,他游刃有余地向学术粉丝和媒体公开兜售他的幽默与博学。说到埃科的博学,人们总会盛赞他庞大的学术体型,这位当代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一身横跨哲学、美学、史学、文学和宗教学等... (展开)
刘化童 2009-02-16 16🔞34
民间宗教与隐性政治结构
在中国历史的宏大叙事话语中,民间社会被湮没在大一统的政治幻象里,仿佛在推行中央集权的古典专制时代,它完全被自上而下的建构,不存在任何自发形成的可能性。这种对于历史的误读来自历史书写自身的局限。清末,梁启超就提出二十四史本质上是帝王的家谱写作,认为历史视角永... (展开)
刘化童 2009-02-10 22:16:18
巴什拉、列斐伏尔与御宅族
如今,都市居住者对于家宅的复杂心态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一方面,是房产商广告中援引荷尔德林的诗句“人,诗意的栖居”;另一方面,居高不下的房价令望而却步的人感叹“人,失意地弃居”。可以说,这种诗意来自于巴什拉关于空间的诗学阐述,而失意则来自于列斐伏尔关于空... (展开)
刘化童 2008-11-02 17:46:44
一枚私有制的工艺品
电影是将记忆物质化的一枚工艺品。正因为它从本质上来说是记忆性的,作为工艺品的电影也就必不可少地具有私有化的属性,因此不论是物质上的影像制品,还是记忆上的电影情节,都顺理成章地进入了个人收藏的领域。 《一个人的电影》是《收获》杂志上的同名专栏集结出版... (展开)